字好书
别希颜

《别希颜》

时间: 2025-07-31 13:13:51

诗句

后会难期别未轻,莫辞行李滞江城。

且留南国春山兴,共听西堂夜雨声。

归路终知云外去,晴湖想见镜中行。

为寻洞里幽栖处,还有峰头双鹤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3:13:51

原文展示:

后会难期别未轻,
莫辞行李滞江城。
且留南国春山兴,
共听西堂夜雨声。
归路终知云外去,
晴湖想见镜中行。
为寻洞里幽栖处,
还有峰头双鹤鸣。

白话文翻译:

再见的日子难以预期,离别的情感并不轻松。
不要因为行李滞留在江城而感到惋惜。
不妨留在南方的春天,享受这里的山水兴致,
一起倾听西堂夜晚的雨声。
归去的路途终究知道是在云外,
晴朗的湖面上,想必可以看到镜子里的行影。
为了寻找洞中的幽静栖息之所,
还有山巅之上双鹤的鸣叫。

注释:

  • 后会:指再次相见,期待未来的重聚。
  • 行李滞江城:行李滞留在江城,象征着离别的无奈。
  • 南国:指南方的国家,通常代表温暖、美丽的自然。
  • 西堂:指西边的厅堂,可能是作者的家或朋友的住处。
  • 镜中行:比喻在湖面上看到自己的倒影,象征思绪的流转。
  • 洞里幽栖处:指隐秘而安静的栖息地,意味着追求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守仁,即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他主张“知行合一”,在哲学、政治等方面影响深远。王阳明的诗词风格往往融入了哲理思考和对自然的深刻体察,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创作背景:

《别希颜》写于王守仁与朋友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和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在历史背景上,王阳明身处明代中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诗中流露出他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别希颜》是一首抒情诗,尽管是离别之作,但全诗却充满了温暖和希望。开篇的“后会难期别未轻”清晰地表达了离别的沉重,显示出作者对友谊的珍视。而“莫辞行李滞江城”,则传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劝慰友人不要因行李滞留而感到不安,反映了对生活中琐事的从容态度。

接下来的几句,作者描述了南方春天的美景,体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尤其是“共听西堂夜雨声”,将友谊与自然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令人心生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则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归路终知云外去”暗示了未来的归途,虽有不确定,但依然有向往的希望。而“还有峰头双鹤鸣”则以双鹤的鸣叫象征了高洁的理想与宁静的生活追求,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对友谊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在沉重中透出温暖,在离别中寄予希望,展现了王阳明深邃的哲理思考和对友谊的真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后会难期别未轻:离别后再相见的时日难以确定,离别之情难以轻视。
  2. 莫辞行李滞江城:劝告朋友不要因为行李滞留在江城而感到惋惜。
  3. 且留南国春山兴:不妨停留在南国,享受春天的美好山水。
  4. 共听西堂夜雨声:与朋友共同倾听西堂的夜雨,享受这种宁静。
  5. 归路终知云外去:回家的路最终是在云的那一边,象征着远方与未知。
  6. 晴湖想见镜中行:在晴朗的湖面上,想象着自己在镜子中行走的情形。
  7. 为寻洞里幽栖处:为了寻找那幽静的栖息地。
  8. 还有峰头双鹤鸣:在山巅上,还有双鹤的鸣叫,象征着高洁和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镜中行”,比喻内心的思绪与自我反思。
  • 对仗:如“南国春山兴,西堂夜雨声”,工整对仗,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如“双鹤鸣”,赋予动物以人性化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国:象征温暖、生命与美好的自然。
  • 西堂:代表亲友团聚的温馨场所。
  • 晴湖:象征内心的平和与清澈。
  • 双鹤:象征高洁与理想,追求宁静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国”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方
    B. 南方
    C. 西方
    D. 东方

  2. 诗中“共听西堂夜雨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伤感
    B. 欢喜
    C. 宁静
    D. 厌恶

  3. “归路终知云外去”中的“云外”象征什么? A. 未来的未知
    B. 过去的回忆
    C. 现在的烦恼
    D. 生命的终点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 王之涣
  • 《离骚》- 屈原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送别》与王守仁的《别希颜》都是关于离别的诗作。前者以简洁、豪放的风格刻画出离别的情景,而后者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两者的情感基调虽有相似之处,但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王阳明集》
  • 《明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贺新郎五首 其三 贺新郎 登玉田峰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四 贺新郎五首 其二 贺新郎 其一 告词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四十二 贺新郎 三月望夜,与妇苏堤玩月,归华侨饭店作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三十七 贺新郎·梅花岭拜昔人葬衣冠处,用迦陵词韵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三十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枵的词语有哪些 李广不侯 谥典 中实 单耳刀的字 瓦字旁的字 用字旁的字 齒字旁的字 倒廪倾囷 繁约 羽字旁的字 楚水吴山 枣泥酥 包含祑的词语有哪些 为之一振 发愤忘食 栩栩如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