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书庭蕉

《书庭蕉》

时间: 2025-04-30 18:54:42

诗句

檐前蕉叶绿成林,长夏全无暑气侵。

但得雨声连夜静,何妨月色半床阴。

新诗旧叶题将满,老芰疏桐恨转深。

莫笑郑人谈讼鹿,至今醒梦两难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4:42

原文展示:

书庭蕉
作者: 王守仁 〔明代〕

檐前蕉叶绿成林,
长夏全无暑气侵。
但得雨声连夜静,
何妨月色半床阴。
新诗旧叶题将满,
老芰疏桐恨转深。
莫笑郑人谈讼鹿,
至今醒梦两难寻。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檐前的蕉叶绿意盎然,
漫长的夏天完全没有炎热的侵扰。
只要有雨声伴随着夜晚的宁静,
何妨月光洒在床上半边阴影。
新诗旧叶的题字已经快要满了,
老芰与稀疏的桐树心中怨恨愈发深重。
不要嘲笑郑国人谈论诉讼的鹿,
到现在梦醒时分也是难以寻觅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蕉叶:指的是香蕉树的叶子,常用来描绘夏天的生机。
  • 夏气侵:指夏季的炎热气候侵扰。
  • 雨声:指下雨时的声音,象征宁静与清新。
  • 月色:指月光,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新诗旧叶:指新写的诗与旧的诗篇。
  • 郑人谈讼鹿:出自《庄子》的典故,郑国人因迷信而失去鹿,讽刺对事物的不切实际的追求。

典故解析:

  • 郑人谈讼鹿:此典故讲述了郑国一人因迷信而在追求失去的鹿时不顾现实,暗含讽刺人们对某些事情的执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守仁(1472-1529),字守仁,号阳明,晚号“心斋”,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心学的创立者之一。他的诗词多反映出其哲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书庭蕉》创作于王守仁晚年,反映了他在宁静的环境中对生活的感悟和哲学的思考,借蕉叶的生机与宁静的夜晚传达内心的平和。

诗歌鉴赏:

《书庭蕉》通过描写庭前的蕉叶,展现了诗人对夏日宁静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深刻感受。整个诗篇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意境。前两句以“檐前蕉叶绿成林”开篇,生动地描绘出夏日的繁茂和生机,表现出自然的美好与诗人的愉悦心情。接着“长夏全无暑气侵”,则突显出环境的宜人,令人感到一种难得的清凉。

接下来的两句“但得雨声连夜静,何妨月色半床阴”则通过对声音与光影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夜晚宁静的向往与享受。雨声与月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构成了一幅宁静的夜景,给人以舒心的感受。

后半部分则转向诗人的内心感受,提到“新诗旧叶题将满”,显示出创作的积累与时间的流逝。诗人在这里似乎感到一种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而“老芰疏桐恨转深”,则透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惆怅。

最后两句“莫笑郑人谈讼鹿,至今醒梦两难寻”则引入了典故,表达了对追求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诗人在此警醒自己,也提醒读者不要迷失在虚幻之中,应该珍惜眼前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檐前蕉叶绿成林:描绘庭前蕉叶繁茂,生机勃勃,象征自然的生命力。
  • 长夏全无暑气侵:强调在这种环境下,夏天的炎热被隔绝,营造出一种舒适的氛围。
  • 但得雨声连夜静:表现了雨声带来的宁静感,与自然融为一体。
  • 何妨月色半床阴:月光洒落,半床的阴影增添了夜的美丽。
  • 新诗旧叶题将满:暗示诗人创作的积累,时间的流逝。
  • 老芰疏桐恨转深: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怨恨。
  • 莫笑郑人谈讼鹿:借用典故,警示对不切实际追求的讽刺。
  • 至今醒梦两难寻:强调现实与梦境之间的难以捉摸。

修辞手法:

  • 比喻:蕉叶象征生命力与自然,雨声与月光则构成环境的对比。
  • 对仗:诗句中有明显的对仗结构,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夏夜的宁静与内心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追求的哲学思考,形成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蕉叶:象征生机与夏日的活力。
  • 雨声:代表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 月色:象征内心的平和与美好。
  • 旧叶:代表时间的积累与过往的回忆。
  • 讼鹿:象征对虚幻事物的执着与迷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怎样的?
    A. 闹市
    B. 宁静的庭院
    C. 荒野

  2. “莫笑郑人谈讼鹿”中的郑人是指?
    A. 一个迷信的人
    B. 一个智慧的人
    C. 一个诗人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怨恨
    B. 宁静与思考
    C. 激昂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守仁的《书庭蕉》与李白的《静夜思》均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情感,但王守仁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哲学思考,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阳明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词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与解读,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书庭蕉》的诗意及其背后的哲学思想。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送陵州路使君赴任 野老 水会渡 赠韦七赞善 初月 重题郑氏东亭(在新安界) 戏赠友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免的成语 赤石脂 拦关 刻雾裁风 贝字旁的字 二字旁的字 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怜贫敬老 香字旁的字 金兰之契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雄才伟略 同字框的字 家无儋石 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鸣岐凤 击节称赏 匕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