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8:58
雉堞参差残照满,春深掩袖重过。
古碑无字野苔和。
翠华虚想像,陈迹暗消磨。
知有宓妃无限恨,只余一赋情多。
梵声曾否出烟萝。
鱼山青未了,驻马旧东阿。
围墙斑驳,夕阳的余晖洒满大地,春天的深处,我轻轻掩袖缓缓走过。
古老的碑刻上没有字迹,只剩下野苔相依。
翠色的华丽景象如梦幻般消逝,昔日的痕迹渐渐磨灭。
我知道宓妃心中有无尽的遗恨,唯有这首诗充满了情感。
曾经的梵音是否从烟雾缭绕的地方传出?
鱼山的青色依然未尽,我在老地方停马,回望东阿。
作者介绍:史承谦,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深刻观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合历史情感与个人情怀,具有浓厚的文学艺术色彩。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对时光流逝和历史遗迹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他对个人情感的思考。
《临江仙三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古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通过对夕阳、古碑、野苔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怀旧。在第一联中,诗人以“雉堞”和“残照”开篇,构筑了一种斑驳的历史场景,仿佛在提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接下来,诗人通过“古碑无字”与“野苔和”的意象,表现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岁月变迁的无奈,彰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第三联以“宓妃”的情感为切入,诗人借用古代美女的遗恨,表达了对个人情感的深刻理解与共鸣。最后两句“梵声曾否出烟萝”与“鱼山青未了”,则是在对自然的感慨中融入了一种对生命的思考,仿佛在问:是否还有那段美好的时光能够重现?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意蕴悠长,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索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如“翠华虚想像”,虚幻的意象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具有浓厚人文关怀的诗篇。
诗词测试:
“雉堞参差残照满”中的“雉堞”指的是:
A. 古代的围墙
B. 一种鸟类
C. 河流
D. 青山
诗中的“宓妃”象征着:
A. 友情
B. 遗憾的爱情
C. 家庭
D. 自然
以下哪一句表达了对往昔的怀旧?
A. “春深掩袖重过”
B. “只余一赋情多”
C. “鱼山青未了”
D. “古碑无字野苔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