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4:2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4:28:05
临江仙 贺州刘帅忠家隔帘听琵琶
作者: 王安中 〔宋代〕
凤拨鹍弦鸣夜永,直疑人在浔阳。
轻云薄雾隔新妆。
但闻儿女语,倏忽变轩昂。
且看金泥花那面,指痕微印红桑。
几多馀暖与真香。
移船犹自可,卷箔又何妨。
这首词描写了夜晚听琵琶的情景。凤箫拨动弦音,夜色悠长,让人不由得怀疑演奏者就在浔阳。轻云和薄雾遮住了她的新妆,只能听到儿女们的话语,那音调瞬间变得高亢激昂。再看看那金色的泥花,指痕轻微地印在红桑上。留下的余温和真实的香气,让人心醉。即使移船也可以,卷起帘子又有什么妨碍呢?
“浔阳”常出现在古诗词中,代表着美丽的景色和悠久的文化,诗人以此作为背景,传达对音乐和情感的向往。
作者介绍: 王安中,宋代诗人,以其音乐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入生活的细节,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贺州,可能是诗人在友人家中感受到的音乐氛围,表达了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欣赏。
《临江仙 贺州刘帅忠家隔帘听琵琶》是一首充满音乐感和视觉美的词作。诗人在夜晚的悠长时光中,通过琵琶的声响,勾画出一个如梦似幻的场景。琵琶声如凤箫般轻盈,夜色绵延,仿佛音乐将时间凝固,让人沉醉。
诗中“轻云薄雾隔新妆”一句,展现了夜晚的朦胧与神秘,音乐与情感交织,给人以无限遐想。儿女们的低语,反映出生活中的温情和亲密关系,而“倏忽变轩昂”则体现了音乐的力量,瞬间将情感推向高潮。
“且看金泥花那面,指痕微印红桑”,这几句将视觉与触觉结合,金泥花的华丽与红桑的细腻相得益彰,构成了诗中对美的追求与思考。最后的“移船犹自可,卷箔又何妨”,表达了对生活自由自在态度,强调了在美好回忆中流连的心情。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音乐的魅力与人情的温暖,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主题围绕着音乐、情感与美好瞬间的捕捉,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回忆的珍惜。通过音乐与自然的结合,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美感,还在文化内涵上赋予了深厚的象征意义,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情感表达。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浔阳”指的是哪条河流?
诗中“凤拨鹍弦”主要描绘了什么?
“移船犹自可,卷箔又何妨”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两者虽然在表达手法和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均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回忆的珍惜。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王安中的作品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