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2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21:55
桃花又发临淮渡。错认天台路。行来莫笑太奔忙。知是赤栏桥畔旧刘郎。
平明入直迥西寺。幞被双娥侍。含香谁问夜归迟。只恐桃花回首望中迷。
桃花又在临淮渡口盛开,错把这里当成天台山的路。行路的人请不要笑我太过匆忙,知道我是在赤栏桥边的旧友刘郎。
天明时我来到西寺,幞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被双娥(指侍女)侍奉。含着香气,谁又来问我夜归得迟?只怕桃花回头时,会在望中迷了路。
作者介绍: 毛奇龄(约1623-1711),清代诗人,工诗善文,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其作品多体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桃花与渡口,表达了对旧友的思念和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虞美人 其六 题天台采药图》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与人生哲思的作品。诗中开篇提到桃花盛开于临淮渡,既是自然景色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内心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桃花的娇艳与春日的温暖相映成趣,恰似诗人对往昔青春的留恋。
“错认天台路”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错位,令人感受到那种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惋惜。之后的“行来莫笑太奔忙”,不仅是自嘲,也是对世事无常的思考,诗人在忙碌的生活中,仍然保持着一份对美好和友谊的执着。
接下来的描写“平明入直迥西寺”,则将诗人带入一个宁静的寺院,象征着心灵的归宿。幞被双娥侍的意象,营造出了一种优雅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既渴望安宁,又害怕被现实困扰。
最后一句“只恐桃花回首望中迷”,则是对未来的担忧,象征着失去与迷茫。整体来看,此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哲理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春日桃花的描绘,表达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桃花”象征什么?
“错认天台路”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的心情在最后一句中是怎样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