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2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27:44
风月堂二首
作者: 曾几 〔宋代〕
西湖地僻少人知,隐吏官曹占作池。
浩荡芙蕖风过夜,扶疏杨柳月明时。
虽多不用一钱买,纵少足供千首诗。
但使尊中深贮此,卮刀细薄可无饥。
西湖这个地方偏僻,鲜有人知晓,只有隐官的官邸占据了这片池塘。
浩荡的荷花在风中摇曳了一夜,苍翠的杨柳在明月下显得格外柔美。
这里的美景无需花费一文钱,虽然这里的景致不多,却足以写出千首诗。
只要酒杯中存有美酒,纵然刀叉细薄也不至于饿着。
作者介绍:曾几,字子瞻,号白石,宋代诗人。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常融入个人的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人追求隐逸生活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幽静与美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诗开篇以“西湖地僻少人知”引入,显得宁静而又幽远,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世外桃源。接着诗人通过描写“浩荡芙蕖”和“扶疏杨柳”,表现出夜晚的自然之美,生动地展现了湖面上荷花的摇曳和月光下杨柳的婀娜,增添了诗的意境。
诗中强调“虽多不用一钱买”,表达了自然之美的无价,指出真正的美景无需金钱的交换,而是心灵的感受与体会。最后两句则透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尽管生活简单,但只要心中有酒、有诗,便能抵御饥饿,享受生活的乐趣。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给人以深思与启发。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比如,荷花与风的互动,以及柳树在月下的描绘,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主题思想: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自然的美与隐逸生活的乐趣,强调内心的富足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隐吏”指的是?
A. 隐居的官员
B. 隐藏的士兵
C. 隐秘的学者
D. 隐身的商人
“纵少足供千首诗”中的“足”意为?
A. 不足
B. 足够
C. 足智多谋
D. 足迹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追求财富
B. 向往隐逸生活与自然之美
C. 描写战争
D. 讲述历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美,表现隐逸生活的惬意,但更多的是对秋天的沉静与感慨,而曾几的《风月堂二首》则通过荷花与杨柳,展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两者在主题上虽有相似,却各具特色,风格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