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0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02:52
贺新郎 其九 中秋再和
作者: 尤侗 〔明代〕
作客三年矣。到中秋天门街上,月明如水。
为问古时月尚在,照过今人有几。
几欢笑几人泣涕。明月原无圆缺恨,
只人间离合悲如此。一霎变,风和雨。
我今为月徘徊耳。念家山乱云遮断,
美人千里。待挹酒浆倾北斗,
吞尽兔儿桂子。更莫管明生魄死。
但得嫦娥相顾盼,放白头醉舞霓裳里。
听水调,歌头起。
这首词的作者在外漂泊了三年,到中秋节时,他来到天门街上,明月如水般皎洁。他不禁问古时的明月是否还在,不知道如今有多少人能看到。多少人欢笑,多少人悲泣。其实明月并没有圆缺的遗憾,真正让人感到悲伤的是人间的离合。稍纵即逝,风雨忽至。我如今只是在月下徘徊,思念家乡,云雾遮断了我的视线,心中想着那远方的美人。待我举杯邀月,尽情饮酒,品尝那兔儿和桂子的美味。也不再在乎生死,只希望嫦娥能与我对视,让我在白头之际,与她共舞霓裳。听着水调,歌声从头而起。
这首词通过对明月的描写,表达了游子在中秋佳节的思乡之情。作者以“月明如水”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明亮的氛围,随即引入对古今月亮的思考,表现了人们在月光下的多种情感。诗中“几欢笑几人泣涕”揭示了人们对团圆与离散的复杂感受。明月本无圆缺,而人间的离合则让人倍感伤感。
接着,作者描绘了自己在风雨变幻中的孤独徘徊,心中满是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人的向往。最后的几句,表达了对生命和爱的态度,宁愿与嫦娥共舞,忘却生死,展现出一种洒脱与超然的情怀。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词在抒情中又带有哲理的深度,令人回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描写月亮及其引发的情感,反映了游子在中秋时节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思考,传达出对人间离合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嫦娥”是谁?
诗人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月明如水”中的“水”主要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