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15: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15:25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素质吐孤芳,柔条敷瘦绿。
谁将刻楮手,作此数蕤玉。
园林烟雨多,百卉飞蔌蔌。
小室偶深静,花意犹清淑。
置之砚席间,鼻观常芬馥。
这首诗描绘了在清明前的阴雨天气中,园外的桃李花不再盛开,只有书室里的酴醿花在静静开放。花朵以其独特的清香和孤独的姿态,吐露出芳香;柔软的枝条披上了淡淡的绿色。是谁用刻刀雕琢出这几朵如玉般的花朵?园林中烟雨弥漫,各种花卉纷纷飘落,显得格外凋零。而我坐在这个偶尔静谧的小室里,花香依然清新而淑雅。将花放在砚台边,时时闻到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
此诗中的酴醿花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作清雅、高洁的象征,尤其在清明时节,花卉的凋零与新生交织,反映了生与死、旧与新的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郑刚中(字子真,号介庵),生于宋代,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明前,正值春季,天气多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清雅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在清明前的风雨中,桃李花逐渐凋零,而书室中的酴醿花则在孤独中绽放出其独特的芬芳。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诗人在小室中独坐,花香扑鼻,形成了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将花放置于砚席之间,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追求,仿佛在提醒读者即使在困境中,也应努力寻求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表现出在困境中依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美丽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诗中“素质”指代什么?
A. 颜色
B. 质地
C. 形态
D. 香气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对生命的思考?
A. 桃李花
B. 酴醿花
C. 雨水
D. 书桌
诗中提到的“砚席”象征着什么?
A. 自然
B. 文化追求
C. 生命的流逝
D. 孤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郑刚中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分析两位诗人在春天描绘自然与生命的不同角度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