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4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49:46
南方秋不悲,奈我居异乡。
不见枫叶丹,但怜菊花黄。
扫迹燕如客,斜书雁成行。
梦中清愁阔,云此是潇湘,
潇湘连洞庭,何处是东阳。
南方的秋天并不令人悲伤,只是我身处异乡。
看不到红枫的叶子,只能怜惜那黄色的菊花。
燕子轻轻扫过,像是过客,斜飞的雁阵在天际成行。
梦中清愁无尽,这里仿佛是潇湘,
潇湘连通洞庭湖,那东阳又在何方呢?
作者介绍:郑刚中,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作多表现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郑刚中身处南方秋天的异乡,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他在异乡的孤独与愁苦。
这首诗描绘了南方秋天的景象,并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开头“南方秋不悲,奈我居异乡”直接点出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感,虽然他承认南方的秋天并不悲凉,但内心却因身处异地而涌起一阵阵失落。接着“不见枫叶丹,但怜菊花黄”一句,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他对故乡秋天特有景象的怀念,枫叶的红是他心中理想的景象,而只有菊花的黄令他倍感惆怅。
诗中“扫迹燕如客,斜书雁成行”描绘了秋天的燕子和大雁,燕子象征着自由与归属,而大雁则是群体的象征,二者一起映衬了诗人的孤独。“梦中清愁阔,云此是潇湘”,在梦中,潇湘的景象显现出来,寄托着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最后的“何处是东阳”则是对故乡的直接呼唤,体现出强烈的归属感和渴望。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分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秋天特有的感伤,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事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反映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展现了诗人对故乡深切的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异乡”指的是哪里?
诗人对南方的秋天感到:
诗中提到的“潇湘”与“东阳”有什么关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