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枕上

《枕上》

时间: 2025-04-29 00:54:09

诗句

三面屏围屈曲山,篆炉灰冷柏无烟。

霜钟不管春阳薄,声到寒窗各梦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54:09

原文展示:

三面屏围屈曲山,
篆炉灰冷柏无烟。
霜钟不管春阳薄,
声到寒窗各梦边。

白话文翻译:

三面屏风环绕着曲折的山,
炉中的灰烬冷却了,柏树没有烟雾。
霜钟不在乎春天的阳光薄弱,
声音传到寒窗旁,打扰了各自的梦境。

注释:

  • 屏围:屏风围绕,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 屈曲山:指形状弯曲的山,描绘环境。
  • 篆炉:古代的一种香炉,用于焚香。
  • 霜钟:指霜降时的钟声,象征寒冷的季节。
  • 春阳薄:春天的阳光微弱,形容天气寒冷。

典故解析:

无明显典故,但可理解为对寒冷与孤独的描写。诗中通过环境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孤寂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清新秀丽见长,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寒冷的季节,诗人可能身处一个静谧的环境中,借助自然景物反映内心的孤独与对温暖春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枕上》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寒冷的夜晚,三面屏风围绕着诗人的房间,似乎将他与外界隔绝。诗中“篆炉灰冷柏无烟”一语,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冷清,炉火已熄,柏树无烟,暗示着温暖的缺失。这里不仅是物质上的冷,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孤寂。接着“霜钟不管春阳薄”,霜钟的声音在春天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刺耳,体现了春阳的微弱与寒霜的无情。最后一句“声到寒窗各梦边”更是将诗人内心的梦境与外界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打破了梦的宁静,传达出一种对于梦境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环境,建立了一个封闭而寒冷的空间。
  • 第二联通过炉火的熄灭传达出温暖的缺失。
  • 第三联则将外界的寒冷与春天的阳光形成对比,反映出内心的孤独感。
  • 第四联将声音与梦境结合,表达了对美好梦境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霜钟不管春阳薄”,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如“冷柏无烟”象征孤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温暖、宁静的向往与现实的孤独,表现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寒冷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屏风:代表内心的孤独与封闭。
  • 霜钟:象征寒冷的时光,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春阳:代表希望与温暖,形成与寒冷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霜钟”象征什么?
    A. 温暖的阳光
    B. 寒冷的时光
    C. 美好的梦境

  2. “声到寒窗各梦边”意指什么?
    A. 梦境被打扰
    B. 窗外有声音
    C. 寒窗很美

答案:1-B, 2-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但郑刚中的诗更注重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而王之涣则更强调壮阔的景象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碧牡丹 碧牡丹 碧牡丹 秋暮读《小山词》,即效其体 碧牡丹 碧牡丹慢 玫瑰芍药 碧牡丹 用晏小山体,时近中秋 碧牡丹 牡丹鲜碧者向在鄢陵曾见之追赋是词 碧牡丹 碧牡丹 入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举止娴雅 龍字旁的字 寇莱公 右牵 用字旁的字 琼枝玉叶 兀字旁的字 恬养 比屋连甍 附影附声 船结尾的成语 昿始 赤字旁的字 披沙简金 豆字旁的字 高城深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