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5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54:09
三面屏围屈曲山,
篆炉灰冷柏无烟。
霜钟不管春阳薄,
声到寒窗各梦边。
三面屏风环绕着曲折的山,
炉中的灰烬冷却了,柏树没有烟雾。
霜钟不在乎春天的阳光薄弱,
声音传到寒窗旁,打扰了各自的梦境。
无明显典故,但可理解为对寒冷与孤独的描写。诗中通过环境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孤寂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郑刚中,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清新秀丽见长,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寒冷的季节,诗人可能身处一个静谧的环境中,借助自然景物反映内心的孤独与对温暖春天的向往。
《枕上》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寒冷的夜晚,三面屏风围绕着诗人的房间,似乎将他与外界隔绝。诗中“篆炉灰冷柏无烟”一语,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冷清,炉火已熄,柏树无烟,暗示着温暖的缺失。这里不仅是物质上的冷,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孤寂。接着“霜钟不管春阳薄”,霜钟的声音在春天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刺耳,体现了春阳的微弱与寒霜的无情。最后一句“声到寒窗各梦边”更是将诗人内心的梦境与外界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打破了梦的宁静,传达出一种对于梦境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温暖、宁静的向往与现实的孤独,表现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寒冷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霜钟”象征什么?
A. 温暖的阳光
B. 寒冷的时光
C. 美好的梦境
“声到寒窗各梦边”意指什么?
A. 梦境被打扰
B. 窗外有声音
C. 寒窗很美
答案:1-B, 2-A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但郑刚中的诗更注重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而王之涣则更强调壮阔的景象与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