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28: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28:19
普明院避暑
作者: 欧阳修 〔宋代〕
选胜避炎郁,林泉清可佳。
拂琴惊水鸟,代麈折山花。
就简刻筠粉,浮瓯烹露芽。
归鞍微带雨,不惜角巾斜。
在这里选择胜地避暑,林间泉水清澈宜人。
轻抚琴弦惊动了水鸟,替代蚊虫折下了山花。
简单的饮食用竹制器皿,浮着的瓯中煮着露水芽。
回程时马鞍上微微沾着雨,不在乎那歪斜的角巾。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体现了文人避暑的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其诗文兼擅,尤其以散文闻名,提倡真实性和自然之美,倡导“文以载道”。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夏季,表达了作者在普明院避暑的闲适心情。正值炎热的夏天,诗人选择在山林间度过,借以逃避酷暑,享受大自然的清新和宁静。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避暑环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林泉的清凉和夏日的闲适。开篇即以“选胜避炎郁”点明主题,表现出诗人对避暑胜地的向往。接下来的“林泉清可佳”则突出自然环境的惬意,清泉和林木构成了一个理想的避暑场所。
在此环境中,诗人弹琴以娱己,琴声似乎惊动了水边的鸟儿,生动地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人借由“代麈折山花”表现出一种轻松的生活态度,意指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不再惧怕蚊虫的干扰,反而可以随意采摘山花,享受自然的馈赠。
“就简刻筠粉,浮瓯烹露芽”则展示了诗人不追求奢华,而是选择简单而自然的生活方式;用竹器饮茶,甚至用露水煮嫩芽,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纯粹追求。最后一句“归鞍微带雨,不惜角巾斜”,抒发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虽然马鞍上沾着细雨,头巾也因风雨而歪斜,但诗人对此毫不在意,反而显得更加自在。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景,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逐句解析:
选胜避炎郁,林泉清可佳。
选择优美的地方避开炎热和闷热,林中的泉水清澈可口,环境宜人。
拂琴惊水鸟,代麈折山花。
轻轻弹奏琴音,惊动了水边的鸟儿;不再怕蚊虫,可以自在地折取山中的花朵。
就简刻筠粉,浮瓯烹露芽。
以简单的竹器作为饮具,用浮着的瓯中煮制露水中的嫩芽。
归鞍微带雨,不惜角巾斜。
回程时,马鞍上沾着细雨,头巾微微歪斜,诗人对此并不在乎。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自然与宁静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对清新环境的向往和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避暑地点是哪个?
A. 普明院
B. 西湖
C. 杭州
诗中“拂琴惊水鸟”意指什么?
A. 弹琴时惊动了鸟儿
B. 水鸟在琴声中歌唱
C. 水鸟在岸边嬉戏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A. 追求奢华
B. 追求简单自然
C. 不在乎任何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但王维更强调四季变换的美,而欧阳修则更注重避暑时的闲适与自在。两者都体现了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