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3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37:05
禁城车马夜喧喧,闲绕危栏去复还。
遥望觚棱烟霭外,似闻天乐梦魂间。
岂无酒当佳节,况有朋欢慰病颜。
待得归得花在否,春禽檐际已关关。
禁城中车马喧闹的夜晚,我在高栏旁闲逛,来去徘徊。
远望着烟霭笼罩的觚棱,似乎听到了天上的乐声在梦中响起。
难道没有酒来庆祝佳节吗?更何况还有朋友相聚,慰藉我这病态的面容。
待到归来时,花儿是否还在?春天的鸟儿在檐角间已经在鸣叫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以散文和诗词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情。其作品风格清新、流畅,善于融情于景。
创作背景:
《再和》写于作者被贬期间,表现了他在动荡政局中的孤独感与对友谊的渴求。在佳节的氛围中,诗人借酒抒怀,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期盼。
《再和》是一首富有情感的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以“禁城车马夜喧喧”开篇,描绘出城市的喧闹与繁华,突显出一种对比,尽管外界热闹,内心却感到孤独。接下来的“遥望觚棱烟霭外”,则引发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仿佛听到了理想中的乐曲,象征着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岂无酒当佳节,况有朋欢慰病颜”表现了诗人乐观的态度,尽管身处逆境,依然享受与朋友相聚的乐趣,酒成为了连接友谊的媒介,带来了温暖与慰藉。最后两句则引发对归来的期待,暗示着诗人对春天与新生的渴望,春禽的鸣叫象征着生机与希望,预示着未来的美好。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与友谊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与人情味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表现诗人在禁城中的孤独,表达了对友谊、节日、春天美好事物的渴望,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禁城”指的是哪个地方?
“岂无酒当佳节”中的“佳节”指的是?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提到的“春禽”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