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明经试大义多不通有感依韵和范景仁舍人

《明经试大义多不通有感依韵和范景仁舍人》

时间: 2025-07-27 21:28:27

诗句

明经与进士,皆欲取公卿。

自是俗儒陋,非於吾道轻。

昔由羔雁聘,今乃草莱并。

不措一辞去,缘何禄代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1:28:27

原文展示

明经与进士,皆欲取公卿。
自是俗儒陋,非於吾道轻。
昔由羔雁聘,今乃草莱并。
不措一辞去,缘何禄代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科举制度和士人的一些看法。明经和进士都是希望能获得高官厚禄的人,但这只是一些平庸的儒生,轻视了真正的学问。过去通过高雅的羔雁之聘,今天却只是在草莱之间徘徊。既然不去做一点真正的学问,为什么还要依靠世俗的财富与地位呢?

注释

  • 明经:指通过明经考试的士人,明经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
  • 进士: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获得进士的士人被认为是优秀的才子。
  • 公卿:古代官职的总称,指高级官员。
  • 俗儒:指平庸的儒生,缺乏真正的学问和修养。
  • 羔雁:古代用来形容高雅的聘请方式,通常象征高洁的品德。
  • 草莱:指低级的、粗糙的,表示地位低下的事物。
  • :指俸禄,收入。

典故解析

  • 羔雁聘:出自古代用羔雁作为聘请的象征,寓意高雅和纯洁的情操。
  • 草莱:比喻地位低下的境地,反映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云溪,宋代著名诗人,曾任地方官职,以其诗歌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科举制度盛行之时,诗人对当时社会上追逐功名利禄的风气表示不满,表达了对真正学问的追求和对世俗观念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明经与进士的追求,揭示了当时士人追求功名的心态及其对学术的轻视。诗人用“昔由羔雁聘,今乃草莱并”来对比过去的高雅与现在的庸俗,表达了对教育和学术的思考。诗中“自是俗儒陋,非於吾道轻”一句,直言对当时学术风气的不满,表明了诗人对真正学问的渴望和对庸俗追求的鄙视。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充分展示了梅尧臣对社会风气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明经与进士,皆欲取公卿:明经和进士都是追求高官的人。
  2. 自是俗儒陋,非於吾道轻:他们只是平庸的儒生,轻视真正的学问。
  3. 昔由羔雁聘,今乃草莱并:过去有高雅的聘请,今天却只是在低级的境地中徘徊。
  4. 不措一辞去,缘何禄代耕:既然不做一点真正的学问,为什么还要依靠世俗的富贵?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昔”与“今”的对比,强调变化的深刻。
  • 比喻:用“羔雁”和“草莱”来象征不同的境地和追求。

主题思想

全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当时科举制度和士人追求的反思,强调真正学问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羔雁:象征高雅和纯洁,代表理想的追求。
  • 草莱:象征低俗和庸碌,代表现实的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明经与进士的共同点是什么? A. 都是追求高官
    B. 都是平庸的儒生
    C. 都是出色的学者

  2. “昔由羔雁聘,今乃草莱并”中的“羔雁”象征什么? A. 低级的追求
    B. 高雅的品德
    C. 普通的生活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作品与陶渊明的诗歌在主题上都反映了对现实的反思,但梅尧臣更侧重于对学问的追求,而陶渊明则更强调田园生活的理想。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表现了不同的生活理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梅尧臣研究》
  • 《古代科举制度与文学》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宫花 朝中措 浪淘沙 陈山龙湫 横溪堂春晓二首 其二 消湖 诗一首 横溪堂春晓二首 横溪堂春晓二首 横溪堂春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闻呼即至 嵚崟 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颠越 麻字旁的字 吉星高照 斤字旁的字 川字旁的字 窒欲 示字旁的字 振振有词 旡字旁的字 讼刑 对景伤情 翻山越岭 包含驾的词语有哪些 名正言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