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0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5:00
嘉佑二年七月九日大雨寄永叔内翰 ——梅尧臣
去年龙母沐,今年龙妇浴。
民何竞相传,讹言初愿戮。
沐水不湿缨,浴波吞目睛。
连岁果为患,准度非人情。
岛夷尚弗尔,况乃此京城。
天公亦屇详,天子大圣明。
尧时不昏垫,安见尧忧茕。
今但微禹力,上心常屏营。
祠官骏奔走,请祷必竭诚。
庙堂列土偶,椒酒空湛盈。
灵气自莫主,非以尧言轻。
霹雳夜复作,虾蟆尚听鸣。
辇道有白水,都人无陆行。
浮萍何处来,青青绕我楹。
连墙已坏破,屋赖搘撑牢。
缅怀所亲友,亲友皆占高。
独知欧阳公,直南望滔滔。
遗奴揭厉往,答言颇力劳。
正取旧戽斗,自课僮仆操。
明日苟不已,挈家仍避逃。
贤者尚若是,焉用数我曹。
免为不吊鬼,世上鸿毛。
去年龙母沐浴,今年龙妇洗澡。
民间为何争相传言,误解了初衷。
沐浴的水没有浸湿帽缨,洗浴的波浪淹没了眼睛。
连年水灾确实成了祸害,实在是不合情理。
连岛夷都未曾如此,更何况是这京城。
天公也显得严肃,天子更加圣明。
尧时不曾昏暗,怎会看到尧的忧愁。
如今只有微薄的禹的力量,心中时常忧虑。
祠官急忙奔走,祈祷时必定竭尽诚心。
庙堂上供奉的土偶,椒酒都空满盈。
灵气自无主宰,非尧所言轻视。
霹雳声在夜里复作,蛙鸣依然响亮。
辇道上满是白水,百姓无法行走。
浮萍从何而来,青青缠绕我的屋檐。
连墙都已坏破,房屋靠着支撑才安稳。
怀念所亲的朋友,亲友们都在高处。
唯独我知道欧阳公,向南望着滔滔洪水。
遗奴揭厉而去,回答说颇费劳力。
正准备旧的工具,自我使唤仆人干活。
明天如果不停止,我的家也得避难。
贤者也还是这样,何必来算我等。
免得不吊唁鬼魂,世上不过是鸿毛。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天池,宋代诗人。以诗歌和散文见长,尤其擅长写山水田园诗,倡导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此诗写于嘉佑二年(1057年)七月九日,时值大雨滂沱,诗人借雨水之灾表达对社会动乱和民生困苦的深切关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与人民的苦楚。
这首诗通过描绘连年的水灾,表现出诗人对时局的不满和对民生的关怀。开篇用“龙母”和“龙妇”这两个意象,暗示水灾的频繁与严重,接着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描绘,例如“沐水不湿缨,浴波吞目睛”,突显了洪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诗中反复提到的“天公”、“尧”、“禹”等都是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与明君,诗人用此来对比现今的无能与愚昧,表达对社会现状的失望。
在情感上,诗人显露出深深的忧虑与悲伤,尤其在“怀念所亲友,亲友皆占高”一句中,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无奈和担忧。最后一句“免为不吊鬼,世上鸿毛”,则是对现状的无力感,意在表明面对如此灾难,人的生命与努力显得是多么的渺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提到的“龙母”和“龙妇”象征了什么?
“连年水灾确实成了祸害”中的“连年”指的是:
诗人表达了对现状的什么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