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1:0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1:04:19
九日登钓台
作者: 郑善夫 〔明代〕
富春山下严陵濑,
九日风光兴不违。
白石沧波元自好,
鸣鹥飞鹜早知归。
南阳文叔求贤远,
相府侯生识面稀。
王业帝谟俱莫问,
百年江海有渔矶。
这首诗描写了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诗人在富春山下的钓台上所见的美丽自然景色和对人生的感慨。富春山的严陵水流淌,九日的美景也不失为一种兴致。白色的石头与波涛相映成趣,水鸟飞翔,似乎早已知道归家的时刻。南阳的文叔为了寻求贤才而不辞辛劳,然而相府的侯生却鲜有人识得。王业和帝王的谋略都不再提及,百年之后,江河湖海中只剩下渔翁的钓矶。
郑善夫(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诗词见长。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美景,表现出对人生与理想的思考,风格清新雅致。
本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借此节日的美好景色,抒发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感慨。诗中提到的文叔与侯生则反映出社会对人才的渴求与现实的冷漠。
《九日登钓台》是一首颇具意境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便以“富春山下严陵濑”引入,描绘出富春山的秀美与严陵水的奔流,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在这重阳佳节,诗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伴随着风光的美好,似乎也唤起了他心中对理想与人生的思考。
接下来的句子“白石沧波元自好,鸣鹥飞鹜早知归”描绘了水面上白石与波涛的和谐美,水鸟的归去则暗示了生命的循环与归属。诗人用鸟类的归来暗示着人们在追求理想时也应有所归属,而不应迷失于浮华的世界中。
“南阳文叔求贤远,相府侯生识面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渴求,南阳的文叔(诸葛亮)不辞辛劳地寻找贤才,而相府的侯生却鲜有人知。此句中表达出一种对人才难寻的无奈。
最后两句“王业帝谟俱莫问,百年江海有渔矶”,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王业和帝王的谋略已经不再重要,剩下的只有江河湖海中渔夫的悠然自得。整首诗转换自然而流畅,情感深邃,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思考与对社会现状的感慨。诗人希望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归属感。
诗中提到的“南阳文叔”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的“鸣鹥飞鹜”表现了什么意象?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