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临江仙•遣信

《临江仙•遣信》

时间: 2025-07-27 23:28:41

诗句

青琐馀烟犹在握,几年香冷巾㡚。

此生为客几时休。

殷勤江上鲤,清泪湿书邮。

欲向镜中扶柳鬓,鬓丝知为谁秋。

春阴漠漠锁层楼。

斜阳如弱水,只管向西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28:41

临江仙•遣信

原文展示:

青琐馀烟犹在握,几年香冷巾㡚。此生为客几时休。殷勤江上鲤,清泪湿书邮。欲向镜中扶柳鬓,鬓丝知为谁秋。春阴漠漠锁层楼。斜阳如弱水,只管向西流。

白话文翻译:

青色的丝绸上残留着烟雾,我依然把它握在手中,几年过去了,香气已经冷却,手巾也变得湿冷。这一生如同过客,不知何时才能停歇。江上殷勤的鲤鱼,清泪湿透了书信的邮包。我想在镜子前梳理鬓发,却不知道这些鬓发的白丝是为了谁而秋去。春天的阴云密布,锁住了层层楼阁。斜阳如同微弱的流水,只是向西流去。

注释:

  • 青琐:指青色的丝绸,代表着温柔和美好的回忆。
  • 余烟:残留的烟雾,暗示着过去的气息。
  • 巾㡚:手巾变得湿冷,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冷却。
  • 殷勤:热情、殷切的态度。
  • 扶柳鬓:形容在镜前梳理鬓发。
  • 斜阳如弱水:比喻夕阳的光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这首词中提到的“江上鲤”与“镜中扶柳鬓”都反映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鲤鱼常常象征着顺利和好运,而此处则是带有一丝无奈和孤独感。诗中借用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展现了“春阴漠漠”的孤寂和“斜阳”的流逝。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彭孙遹,清代诗人,善于表达细腻的情感,作品多以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在清代,社会动荡,诗人常常借诗歌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这首词写于个人遭遇困境时,表达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临江仙•遣信》是一首感情细腻的词作,通过对青琐和余烟的描写,传达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遗憾。诗人在词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青琐”、“书邮”、“柳鬓”等,构成了一个充满情感的画面。尤其是“斜阳如弱水”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时间流逝的无情。诗人在写信时的殷切期盼与孤独感交织在一起,增强了词的情感深度。整首词在字句间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既有对美好回忆的珍惜,也有对未来无常的无奈,充分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诗的开头描写了对青色丝绸的怀念,暗示着对过去的珍惜。
    • “几年香冷巾㡚”体现了岁月的流逝,情感逐渐冷却。
    • 诗人自喻为客,表现出身处异乡的孤独感。
    • “欲向镜中扶柳鬓”表达了对过往美好生活的追忆。
    • “斜阳如弱水”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斜阳如弱水”,将夕阳比作流水,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词的结构严谨,形成了和谐的对仗。
  • 主题思想

    • 这首词的中心思想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人生如梦的主题。

意象分析:

  • 青琐:象征着美好与温柔的过去。
  • 书邮: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柳鬓:代表着青春与美丽的逝去。
  • 斜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青琐”指的是什么?

      • A. 青色的丝绸
      • B. 青色的瓷器
      • C. 青色的山水
    2. 诗中提到“清泪湿书邮”,这表明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失落与思念
      • C. 愤怒
  •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彭孙遹同为清代诗人,但辛弃疾的作品更具豪放与激昂,而彭孙遹则偏向细腻与柔情。两者在表达情感上各有千秋,前者常用壮丽的自然景象,后者则通过细腻的日常生活景象来抒发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暮发滁阳 得滇南除目戏作 后湖纪事和同僚联句韵 其四 后湖纪事和同僚联句韵 其三 后湖纪事和同僚联句韵 其二 后湖纪事和同僚联句韵 其一 游金陵清凉寺和杨恒叔韵 寄怀故园诸兄兼柬社中诸友 道傍木 失题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平地风雷 院画 阿棃姨 徽霍 互不相容 耳刀旁的字 河决鱼烂 食无求饱 亲戚朋友 该极 养魂 包含亡的成语 言字旁的字 父字头的字 齲字旁的字 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