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0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07:16
岘山如闯襄庐南,钜平跻赏留爱谈。
官邪俗沦祭不屋,君来怀古茵凭惭。
孤峰嵚岖汉之曲,云梁月皋万螺矗。
轻裘四眺风物佳,宾客文章欢意促。
酒酣嘅涕邀灵期。金碑揭然民哭遗。
斧薪弗翦召棠树,箫鼓相传栾社祠。
使君籍在华光省,秩废诹新剡章请。
篆楹舄采神宴娭,比故才坚诗播永。
我尝学史称君伐,又感先贤祀无歇。
德名信与苍崖俱,旷贵纷纷煨壤灭。
岘山就像闯入了襄庐的南方,宽阔平坦的地方让人留恋。
官场的邪恶和世俗的沦丧让祭祀的场所变得冷清,
君王来了,怀古的情怀让我感到惭愧。
孤峰高耸入云,仿佛在诉说汉朝的曲折,
云层和皎月交相辉映,万螺之顶直指苍穹。
轻薄的衣裳下,四处眺望风光旖旎,
宾客们的文章让人欢快,意气相投。
酒酣之际,泪流满面,呼唤着神灵的庇护。
金碑揭去,民众悲痛地追忆逝者。
斧薪不尽,召唤着棠树,
箫鼓声声,共传着栾社的祭典。
使君的名字在华光省流传,
旧的秩序被废除,新的章程在请示中产生。
篆刻的楹联采集灵气,神宴的盛况不断延续,
与以往的才子相比,诗意仍然长存。
我曾学习史书中称颂君王的功绩,
更感叹先贤的祭祀没有间断。
德名与苍崖共存,
高贵的理想纷纷被现实所淹没。
李淑,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著称。她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情的细腻观察,风格清新脱俗。
《岘山诗》创作于李淑游览岘山时,诗中流露出对历史的思索和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文化氛围。
《岘山诗》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自然美的诗。诗人通过对岘山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思考。诗中“岘山如闯襄庐南”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仿佛让读者感受到山水之间的恬静与美好。接着,诗人提到“官邪俗沦祭不屋”,不仅传达出对官场腐败的无奈,也隐含了对传统文化和祭祀的珍视。
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诗人使用了“孤峰嵚岖”“云梁月皋”等意象,展现出岘山的雄伟和壮丽。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描绘宾客欢聚、酒酣畅饮的场景,展现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化的追求。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感,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人文情怀。
整首诗在情感上游走于怀古与现实之间,诗人既感叹历史的沉淀,又在现实中寻求与古人的对话。对先贤的追忆和对德名的肯定,让人不禁思考文化的传承与时间的流逝。诗的最后,以对“德名信与苍崖俱”的感慨收尾,既是对个人理想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现状的无奈,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深邃与复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的追思,表达了对人文精神的珍视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思。诗人通过对岘山的赞美,引导读者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最终落脚于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对未来的期许。
岘山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官邪俗沦”是指什么?
诗中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对历史的思考?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壮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哲理,二者在对自然的描绘上各有千秋,李淑的诗更侧重对历史的思索和人文的情感,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