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1:04
原文展示:
题澉浦金粟寺二首 曹勋 〔宋代〕
入门不见佛,已悟本无相。 若为是真求,沙界等寻丈。 欣蓬两禅老,妙悟灭心想。 行当求所求,筏喻不言桨。
白话文翻译:
进入寺门不见佛像,已经领悟到佛本无形象。 如果真的追求佛法,整个世界也不过一寻之宽。 欣喜地遇到两位禅师,他们的妙悟能灭除心中的杂念。 行走时应当追求所追求的,用筏喻示,无需言语解释。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怀,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这首诗是他在访问澉浦金粟寺时所作,表达了对佛法的理解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曹勋在访问澉浦金粟寺时的感悟之作。通过描述在寺中的体验,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金粟寺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首句“入门不见佛,已悟本无相”直接点明了佛法的无相本质,表明诗人已经领悟到佛法的真谛不在于形象,而在于内心的领悟。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禅师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修行和领悟的重要性。最后一句“行当求所求,筏喻不言桨”用佛教的筏喻来比喻修行,表达了达到目的后不需要执着于手段的智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禅修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禅修生活的向往。通过描述在寺中的体验,诗人强调了佛法的无相本质和内心的修行的重要性,以及达到目的后不需要执着于手段的智慧。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入门不见佛”暗示了什么? A. 佛法的无相本质 B. 佛法的形象 C. 佛法的广大无边 答案:A
“沙界等寻丈”中的“沙界”指的是什么? A. 极小的空间 B. 整个世界 C. 佛法的广大无边 答案:B
“筏喻”在诗中比喻什么? A. 佛法的无相本质 B. 达到目的后的智慧 C. 佛法的形象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