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0:22
贺新郎 赠戴南枝处士用前韵
旧事凭谁说。隔沧桑何从物色,补锅披葛。不道遗民今尚在,半世吞毡啮雪。要力挽千钧之发。花泪鸟惊诗有史,卷丛残十甲编年月。悲惨甚,湘灵瑟。双台极目河山别。痛招魂狂歌击石,雪飞冰合。金粟堆寒冬青死,更使行人销骨。料蜀井于今焰绝。地老天荒无穷恨,绣苔生屈煞床头铁。风夜吼,烛花裂。
全诗翻译:
谁来谈论那些旧事呢?经历了沧桑,如何能找到旧物?就像补锅一样艰难。不可否认的是,遗留下来的百姓仍然活着,经历了半生的艰辛与困苦。我们要竭尽全力去拯救这一切。泪水如花,鸟儿惊慌地鸣叫,诗的历史在这里卷起,十甲之地的残卷记录着年月。悲惨的事情何其多,湘灵的琴声悲切。双台山远眺河山的离别,痛苦地招魂,狂歌如击石头,雪花飞舞,冰块交融。金粟在寒冬中堆积,青死的景象更让行人觉得骨头都在销毁。想必蜀地的井水如今也已熄灭。地老天荒中无尽的仇恨,绣苔在床头的铁器上生长。风在夜里咆哮,烛花如同要裂开。
作者介绍:
王策,清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动荡的时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百姓苦难的深切关注,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旧事的追忆,引发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思考。诗人以“旧事凭谁说”开篇,便设置了一个孤独而无助的语境,似乎在问:谁能诉说过往的故事?接着,诗人通过“隔沧桑何从物色,补锅披葛”来描绘现实的艰难,仿佛在叹息历史的遗留与当下的困境。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用细腻的意象表现了遗民的苦楚与坚韧,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要力挽千钧之发”,诗人表露出一种对拯救百姓命运的渴望与决心,然而,在“花泪鸟惊”之中,悲惨的现实又如影随形。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情感更加深沉,带有一种无力的悲怆。最后,随着“地老天荒无穷恨,绣苔生屈煞床头铁”,诗人的感慨愈加沉重,似乎在暗示着历史的无情与个体的渺小。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又有对社会历史的深刻反思,展现了王策深厚的诗歌功底与对人世的敏锐洞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人世苦难的深切关注与无奈,传达出一种悲怆而又坚韧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的开头一句“旧事凭谁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补锅披葛”象征着:
诗中提到的“湘灵瑟”最能表达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