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郊墅杂赋 其十一

《郊墅杂赋 其十一》

时间: 2025-04-26 13:57:03

诗句

欲沽嗟市远,烟火隔江波。

客到寒斋少,人归晚渡多。

污书灯烬落,惊枕橹声过。

岂敢愁荒寂,时危免负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7:03

原文展示: 欲沽嗟市远,烟火隔江波。客到寒斋少,人归晚渡多。污书灯烬落,惊枕橹声过。岂敢愁荒寂,时危免负戈。

白话文翻译: 想要买酒却感叹市场遥远,烟火被江波隔断。寒冷的书斋里客人稀少,傍晚时分归家的人却很多。灯火下书页被油污,枕边传来船橹声惊醒了我。怎敢因荒凉寂寞而忧愁,时局危急时更应避免拿起武器。

注释:

  • 欲沽:想要买酒。
  • 嗟市远:感叹市场遥远。
  • 烟火:指人间的繁华景象。
  • 寒斋:寒冷的书斋。
  • 污书:书页被油污。
  • 灯烬落:灯火熄灭后的灰烬落下。
  • 惊枕:被声音惊醒。
  • 橹声:船橹划水的声音。
  • 时危:时局危急。
  • 免负戈:避免拿起武器,指避免参与战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4),明代著名诗人,字季迪,号青丘子,江苏苏州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动荡时局中的心境和生活状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初年,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发。高启身处其中,感受到了时局的危急和生活的艰辛,因此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在动荡时期的无奈和避世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寒冷书斋中的孤寂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诗中“欲沽嗟市远”和“烟火隔江波”表达了作者对繁华世界的向往与现实的隔阂。“客到寒斋少,人归晚渡多”则进一步强化了作者的孤独感。最后两句“岂敢愁荒寂,时危免负戈”表明了作者在动荡时局中的避世心态,不愿参与战斗,只愿在荒寂中寻求安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欲沽嗟市远:表达了作者想要买酒却因市场遥远而感叹。
  2. 烟火隔江波:用烟火被江波隔断来象征人间的繁华与作者的孤寂。
  3. 客到寒斋少:寒冷的书斋里客人稀少,突出了作者的孤独。
  4. 人归晚渡多:傍晚时分归家的人很多,与作者的孤寂形成对比。
  5. 污书灯烬落:书页被油污,灯火熄灭后的灰烬落下,描绘了作者的生活环境。
  6. 惊枕橹声过:被船橹划水的声音惊醒,反映了作者的警觉和不安。
  7. 岂敢愁荒寂,时危免负戈:表明作者在动荡时局中的避世心态,不愿参与战斗。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客到寒斋少”与“人归晚渡多”的对比,突出了作者的孤独。
  • 象征:用“烟火隔江波”象征人间的繁华与作者的孤寂。
  • 拟人:“惊枕橹声过”中的“惊枕”赋予了声音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在动荡时局中的无奈和避世心态。通过描绘孤寂的生活环境和内心的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力感。

意象分析:

  • 烟火:象征人间的繁华和热闹。
  • 寒斋:象征作者的孤寂和清贫。
  • 灯烬:象征生活的艰辛和无常。
  • 橹声:象征外界的动荡和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欲沽嗟市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繁华世界的向往 B. 对市场遥远的感叹 C. 对孤独生活的接受 答案:B

  2. “烟火隔江波”中的“烟火”象征什么? A. 作者的孤寂 B. 人间的繁华 C. 生活的艰辛 答案:B

  3. 诗的最后两句“岂敢愁荒寂,时危免负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A. 积极参与战斗 B. 避世寻求安宁 C. 对荒寂的忧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高启的其他作品,如《青丘子歌》、《梅花》等,了解其清新自然的诗风。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局中的心境,但杜甫更多表现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高启诗集》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满庭芳 三宣到都住持天长观,复敕修新道院 满庭芳 三首 满庭芳 夜坐 满庭芳 酬颖庐兼简晦窗 满庭芳(吉度) 满庭芳 太平花 满庭芳 中夼于大郎索 满庭芳 满庭芳 满庭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有耻且格 两点水的字 升水 驿路梅花 桃李门墙 迁善远罪 侥僺 鱼字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淹恚 包含霹的词语有哪些 游戏笔墨 彑字旁的字 香肌玉体 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牙字旁的字 佛饼 包含财的词语有哪些 卷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