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满庭芳

《满庭芳》

时间: 2025-07-27 22:36:21

诗句

髻挽巫云,裙拖湘水,祁祁陌上如荼。

照天珠翠,春色满平芜。

争喜穿花过柳,倚纨扇、扑蝶相呼。

东皋望,行人失路,耕者亦忘锄。

踌躇。

见多少,采兰赠芍,搔首城隅。

漫花艳惊郎,魂断罗敷。

结束大堤去也,待果满、犹未回车。

撩人处,欲寻高手,仕女画成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2:36:21

满庭芳

原文展示

髻挽巫云,裙拖湘水,祁祁陌上如荼。
照天珠翠,春色满平芜。
争喜穿花过柳,倚纨扇扑蝶相呼。
东皋望,行人失路,耕者亦忘锄。
踌躇。见多少,采兰赠芍,搔首城隅。
漫花艳惊郎,魂断罗敷。
结束大堤去也,待果满犹未回车。
撩人处,欲寻高手,仕女画成图。

白话文翻译

髻挽成巫山的云,裙子拖着湘江的水,田间小路上花开得如同荼草般繁盛。
照天的珠翠,春色满平原。
争相喜悦地穿花过柳,倚着纨扇扑打飞舞的蝴蝶相呼。
在东边的高岗上眺望,行人迷失了方向,耕作的人也忘记了锄头。
踌躇不前,看到多少,采兰赠送芍药,搔首思忖在城的角落。
满园的花香艳丽惊艳了郎君,魂魄也为罗敷所断。
结束了在大堤的游玩,等待果实满载却还未回车。
在撩人之处,想要寻找高手,仕女的画面已成图。

注释

  • :发髻,古代女性的发型。
  • 巫云:形容发髻的形状如同巫山的云雾。
  • 湘水:指湘江,流域以美丽的水乡著称。
  • 如荼:形容花开得繁盛。
  • 倚纨扇:用纨扇(丝绸制的扇子)来扑打蝴蝶。
  • 东皋:东边的高岗。
  • 搔首:思虑、犹豫的姿态。
  • 罗敷:古代美人,代表美丽与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求可,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具有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科举制度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满庭芳》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开篇的“髻挽巫云,裙拖湘水”,将女性的柔美与自然的景色结合,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诗人描写了春日花开柳绿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东皋望,行人失路,耕者亦忘锄”,在这句中,诗人通过描绘行人与耕者的迷失,反映了春天的魅力使人沉醉,忘却了日常的辛劳与烦恼。后半部分的“采兰赠芍”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期盼。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优美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表现出一种从容与淡泊的生活态度。诗的最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对未来的憧憬,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此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展现了生动的情境。每一句都充满了浓厚的春意,交织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髻挽巫云”)、拟人(如“漫花艳惊郎”)等修辞手法,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想象空间。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爱情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象征女性的柔美与妩媚。
  • 湘水:代表自然的清丽与灵动。
  • 蝴蝶:象征着爱情与自由。
  • :象征青春、美好与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湘水”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长江
    • B. 黄河
    • C. 湘江
    • D. 珠江
  2. “倚纨扇扑蝶相呼”中的“纨扇”是什么材质的扇子?

    • A. 纸
    • B. 竹
    • C. 丝绸
    • D. 木头
  3.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忧伤
    • B. 喜悦
    • C. 愤怒
    • D. 怀旧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经典之作,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

诗词对比

  • 陆求可的《满庭芳》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展现了自然与情感的交融,但陆求可更侧重于春天的繁华与生机,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个人的情感与思绪。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陆求可诗词集》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感怀 其二 江村杂兴 其十一 江村杂兴 其七 方氏园居七首 其三 入永州 早秋江墅晚步 感怀 其三 省垣对雨有怀方员外 客中寒食有感 美人刺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青门种瓜 寸字旁的字 斤字旁的字 给养 腕力 旷世无匹 澄源正本 方字旁的字 众寡难敌 釒字旁的字 靡日不思 明庶风 生态建筑 殭尸 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