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1:41
爱吾庐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润。
晴岚暖翠融融处,花影倒窥天镜。
沙浦迥。看野水涵波,隔柳横孤艇。
眠鸥未醒。甚占得莼乡,都无人见,斜照起春暝。
还重省。岂料山中秦晋。
桃源今度难认。林间即是长生路,一笑元非捷径。
深更静。待散发吹箫,跨鹤天风冷。
凭高露饮。正碧落尘空,光摇半壁,月在万松顶。
我爱我的居所,坐落在湖边,湖面广袤无垠,清新而宁静。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清晨的雾气与翠绿的山色交融,花影映入水中如同天上的镜子。
沙滩遥远,望去野水荡漾,孤舟在柳树的遮挡下静静停泊。
鸥鸟还在沉睡,莼菜的故乡无人问津,春天的余晖照射在暮色之中。
我再次回想,没想到山中居然有秦晋的踪迹。
桃源的景象如今难以辨认,林间的路就是通往长生的捷径,轻松一笑却并非真正的捷径。
夜深人静,待我披散头发吹箫,跨鹤而去,天风凉爽。
我在高处饮露,正好看到空中的碧落,光影摇曳在半壁上,明月悬在万松之顶。
作者介绍:
张炎,字仲明,号清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典雅,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张炎隐居于湖畔之时,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世纷扰的逃避。诗中渗透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外桃源的憧憬。
《摸鱼儿·高爱山隐居》是一首描绘自然与内心宁静的佳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湖边的自然风光,勾勒出一个理想的隐居生活场景。开篇以“爱吾庐傍湖千顷”引入,直接表明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喜爱,接着通过“晴岚暖翠融融处”等描写,营造出一个温暖而和谐的自然环境。诗人用“花影倒窥天镜”的意象,反映出自然与心灵的交融,暗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描述孤舟与沉睡的鸥鸟时,诗人更是用“眠鸥未醒”表现出一种宁静悠闲的状态,暗示着人们在自然中的安宁。后半部分提到“岂料山中秦晋”,引入了历史的思考,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最后一句“月在万松顶”则以月光照耀的意象,结束了整首诗,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考,传达了诗人对自然、隐居和理想生活的深切关注和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体上表现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的思考与历史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莼乡”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月在万松顶”的意象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