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8:22
旄节拥凭熊,逶迤向鉴龙。
顺成时过蜡,闭塞令行冬。
雪龚痕犹湿,梅林思已浓。
传呼空谷应,前导白云逢。
飞盖多邀客,停车数问农。
禹功双壁断,佛劫万龛重。
绝顶标孤刹,疏林透远钟。
气蒸泉郁郁,棋局移依石,
茶炉坐荫松。
醉醒皆众共,小大尽公从。
顾以私恩累,难追胜赏踪。
原思初不病,叔夜亦非庸。
稽古惭经笥,摛华怯笔锋。
会须参后乘,异日侍从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龙门的情景。旄节(指旗帜)在熊的背上摇曳,蜿蜒的道路通向龙门的湖泊。冬天的寒冷让人感觉到时间的流逝,雪水的痕迹尚且湿润,梅林中的思绪却愈发浓厚。呼喊在空谷中回响,白云恰好伴随前行。飞盖(车盖)上有许多客人,停车时也向农人询问。大禹的功绩将双壁切断,佛教的劫难使得万千佛龛重重叠叠。山顶上矗立着孤独的寺庙,疏林中透出遥远的钟声。气蒸泉水雾气弥漫,棋局在石旁变换,茶炉下坐着松树的荫影。醉醒之际,大家共同享受,大小皆成公私之事。回顾私恩的累赘,难以追寻那份最初的荣耀。原本以为自己并未生病,叔夜(指王叔夜)也并非庸才。追溯古今让我感到惭愧,书写华美的诗句却又害怕笔锋。最终要等到适合的时机,才会愉快地侍奉于后。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以其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司马光的诗词多反映其政治理想与个人情怀,风格清新、典雅。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司马光病重之时,他由于身体的原因未能随同友人游览,因而写下此诗表达对游览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游览龙门时的所见所感。诗的前半部分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展示了诗人心中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与思考。比如“雪龚痕犹湿,梅林思已浓”一句,表现了冬天的寒冷与梅花的坚韧,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守。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游览过程的回忆,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与对往昔的思索,诗人虽身处病榻,却仍能与友共享欢乐,体现了人际关系的深厚与人性之美。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丰富,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也融入了历史文化的反思。诗人在游历中感受到的孤独与共鸣,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哲理的思考,诗人不仅描绘了外在的景色,更表达了内心的情感与哲理,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表现了诗人对游历的渴望、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自然与人、历史与今的联系,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飞盖”指的是什么?
“雪龚痕犹湿,梅林思已浓”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提到的“绝顶标孤刹”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司马光的诗与杜甫的《春望》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社会动荡中的个人感受,而司马光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