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0:3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32:04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新丰道上灞陵头,又送夫君去远游。
借问柳枝有寄否,古今共有几多愁。
在新丰路上,灞陵的头边,我再次送别我的丈夫远行。
我想问问那柳枝是否能寄托我的思念,古今以来又有多少忧愁呢?
“柳”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离别和思念。《离骚》中有“既替余以蕙纕兮,纔揽茞而轻裾。”的表达,柳树的柔韧与轻盈常被用来象征女子的柔情与思念。
作者介绍: 司马光,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因《资治通鉴》而著称。他的诗歌多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风格清新而不失深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司马光的生活中,反映了他在送别丈夫时的情感,既有对离别的伤感,又有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对家庭和情感的深切关注。
这首诗通过简练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离别的愁苦。开头两句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诗人站在新丰道的灞陵头,目送丈夫远行,情景交融,表现出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后两句则通过“柳枝”引出对思念的寄托,表现了诗人对古今离愁的思考。柳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离别,诗中借问柳枝是否能寄托思念,既表现了对丈夫的深情,也反映了对无尽离愁的感慨。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与思念的难以言表,体现了人们在离愁别绪中的共鸣,展现了司马光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柳枝”象征什么?
诗人在哪个地点送别丈夫?
“古今共有几多愁”表达了什么?
答案: 1.A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司马光的这首《柳枝词》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但李白的诗更加直接而清晰,更多地侧重于个人情感,而司马光的诗则通过柳枝的意象,表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的情感,兼具历史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