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2:43
近无西耗
远戎兵压境,迁客泪横襟。
烽堠惊秦塞,囚居困越吟。
自怜牛马走,未识犬羊心。
一月无消息,西看日又沉。
远方的敌军压境,我这个迁客泪水纵横在衣襟上。
烽火台的警报惊动了秦城,囚禁在这里的我只能在越地吟唱。
我怜惜那些牛马在路上奔跑,却不明白狗和羊的心情。
一个月没有消息,向西望去,夕阳又一次沉落。
本诗未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描绘了边疆战争的紧张氛围和迁客的苦楚,反映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秦国和越国的历史背景中都涉及到战争与和解,隐喻着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作者介绍:李宣远,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感,风格深沉。 创作背景:创作于唐代动荡的时期,社会动荡、边疆战事频繁,诗人常常感受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本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迁客在战乱中面临的孤独与无助。在开篇,诗人以“远戎兵压境”引入,立刻营造出紧张的氛围,而“迁客泪横襟”则直接表达了个人的悲伤。接下来,烽火台的警报声象征着战事的迫近,令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压迫感。诗中的“自怜牛马走,未识犬羊心”则使用了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对他人(牛马)的同情,暗示了他在这个动荡社会中孤独的心境。而最后一句“一月无消息,西看日又沉”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时间的流逝与无力感,诗人对于未来的渺茫充满了无奈与焦虑。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以及迁客在战乱中无助、孤独的状态,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