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1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18:02
展断事公墓二首 其一
不拜称元诏,甘爰十族书。
壮心同岳柱,寒骨委江鱼。
天壤精英在,衣冠想像馀。
拜瞻常怵惕,忠孝捡身疏。
我不愿去拜谒那封建皇帝的诏书,宁愿与我的十族同胞一起被书写在历史的篇章中。
我的壮志与高山岳一样坚固,但如今我的尸骨却如江中的鱼,任凭河水漂流。
在这天地之间,英才依然存在,但我所穿的衣冠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光鲜。
我在拜谒时常感到惶恐不安,忠孝之心在我身上却显得疏远了。
作者介绍:方苞(1665年-1730年),字静之,号峭岩,清代文学家,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他的诗风以清新、质朴著称,常寄托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时。方苞身处的时代,士人面临着忠于传统与适应变革的矛盾,诗中流露出对封建礼教和权威的反思。
《展断事公墓二首 其一》通过对个人志向与社会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方苞内心的挣扎与反思。诗的开头即以“不拜称元诏”开场,表明了诗人对封建权威的不屑与拒绝,表达了他对权力的抗拒和对家族、亲情的重视。这种情感在接下来的“甘爰十族书”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化,诗人愿意与家族共同承载命运,彰显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忠诚。
在“壮心同岳柱”中,诗人用“岳柱”比喻自己的志向,体现了他高昂的理想与追求。然而,随即而来的“寒骨委江鱼”则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悲哀。这种强烈的情感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具张力。
最后,诗中的“忠孝捡身疏”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传统道德的反思,也揭示了他对自身处境的无力感。方苞通过对比与反讽,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深刻地表达了对时代的批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忠诚与理想的矛盾展开,表达个人对封建制度的反思与对家族亲情的珍视,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方苞对于“元诏”的态度是:
A. 赞同
B. 不屑
C. 迷茫
D. 忽视
“壮心同岳柱”中的“岳柱”象征:
A. 传统
B. 志向
C. 家族
D. 权力
诗中提到的“寒骨”主要表达了诗人的:
A. 忍耐
B. 成就
C. 无奈
D. 喜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