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1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17:09
原文展示:
跋范宽小景 张舜民 〔宋代〕
对镜传神了不殊,岘山黄落数峰孤。既能咫尺成千里,何必吾家十幅图。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面对镜子传神地描绘,丝毫不差;岘山的黄叶落下,几座山峰显得孤独。画技高超,能在咫尺之间展现千里之景,又何必需要我家的十幅画呢?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其对绘画艺术有深刻理解。该诗可能是对某位画家(范宽)的小景画的评价和赞美。
创作背景: 该诗可能是诗人在欣赏范宽的小景画后,对其画技的赞叹,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范宽小景画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绘画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诗中“对镜传神了不殊”一句,既是对画家技艺的肯定,也体现了诗人对细节精确性的追求。“岘山黄落数峰孤”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孤寂之美。最后两句“既能咫尺成千里,何必吾家十幅图”,则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简练之美的推崇,认为一幅好画胜过多幅平庸之作。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艺术的精致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绘画艺术的赞美和追求,诗人通过对范宽小景画的评价,表达了自己对艺术简练之美的推崇和对细节精确性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咫尺成千里”比喻了什么? A. 画技高超 B. 距离遥远 C. 时间短暂 D. 空间狭小
诗中“对镜传神了不殊”赞扬了什么? A. 画家的技艺 B. 画家的外貌 C. 画家的性格 D. 画家的生活
诗中“岘山黄落数峰孤”营造了什么氛围? A. 热闹 B. 孤寂 C. 欢乐 D. 平静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