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4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4:51
翠楼吟 惠山云起楼作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万斛空青,一天冷翠,和晴飞上帘押。
老松三百本,山雨响偏张鳞甲。
崖倾峰沓。有客注茶经,僧编梵夹。
泉呜邑。恰逢深涧,樵吟相答。
晚值。蟾影初升,似姮娥妆镜,夜深离匣。
碧云千万顷,被一点玉纤偷搯。
月明三匝。谢鹤许携瓢,猿呼荷锸。
为盟歃。他年傍此,竹弓射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画面。天空如同空阔的青色,清冷的翠绿透过窗帘飞入室内。古老的松树有三百棵,山间细雨如同甲片般响起。崖壁倾斜,峰峦重叠,有客人在这里品茶,僧人则在编织经文。泉水流淌,正好遇到深涧,樵夫与吟者互相吟唱。傍晚时分,月亮初升,月影如同嫦娥的妆镜,夜深时光似乎被锁入匣中。碧云万顷之下,有一缕玉纤悄然穿过。月光明亮,照得三圈。谢鹤邀我共携酒瓢,猿猴呼唤着竹锸。为了结盟,我们在这里约定,未来的某一天,可以用竹弓射鸭。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40-1700年),字梦云,号香山,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山水、田园风光,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惠山云起楼,正值山水之美,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感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翠楼吟》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惠山的独特风貌。诗中既有自然景物的描摹,也融入了人与自然的互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开头几句用“万斛空青”与“一天冷翠”描绘了大气的清新,紧接着则通过“老松三百本”展现了自然的历史与厚重感。诗中“樵吟相答”则突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后面的蟾影、月明形成对照,显示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既有清晨的明亮,又有夜晚的静谧,通过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和情感的深度。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记录景色,更是通过这些景象抒发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翠楼吟》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蟾影”象征什么?
诗中描绘的主要场景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