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3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2:19
贺新凉 其庸
作者: 钱仲联 〔近代〕
诗歌内容: 诗派尊初祖。数曼殊南侵年代,梅村独步。姹紫嫣红归把笔,睥睨渔洋旗鼓。彼一逝早如飞羽。东涧曝书差挹拍,问他家,高下谁龙虎?轮此老,自千古。娄东家巷吴东旅。诉衷情淮南鸡犬,不随仙去。遗冢堂堂斜照外,今有冯唐频顾。把当日丰碑重树。我客吴趋同拜谒,仰光芒石壁山前路。伟业在,伟如许。
这首诗尊崇古代的诗派,几经沧桑,曼殊南侵的年代,梅村诗人仍然独树一帜。色彩斑斓的诗作如春花般绚丽,俯视渔洋的声势。那位早逝的诗人,如同飞羽般迅速消逝。东涧边书卷曝晒,轻声拍打,问起他家,谁能分出高下?这位老者自古以来,依然存在。娄东的巷子里,吴东的旅人诉说着淮南的鸡犬之情,难以随仙而去。遗址宏伟,斜阳照耀,今日冯唐频频前来拜访。让当年的丰碑重建起来。我们这些访客在吴地共聚,仰望着光辉照耀的石壁,走在通往山前的路上。伟大的事业,在于如此。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钱仲联,近代著名诗人,擅长古典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历史、人生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对吴梅村墓的拜谒之际,寄托了对先贤的敬仰与追思,表现了对古代诗人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这首诗在形式上继承了传统诗词的特点,运用典雅的辞藻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吴梅村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伟大诗人的崇敬之情。同时,诗人借助对梅村历史的回顾,思考了自身的价值和位置,展现出一种哲学的深度和人文的关怀。
在语言运用上,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与对比,如“姹紫嫣红”与“睥睨渔洋”,形成鲜明对照,既展现了梅村的成就,又隐含了对后辈的激励。诗中的“遗冢堂堂斜照外”,不仅描绘了墓地的壮观,也暗示了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吴梅村为中心,展现了对古代文化的尊重,表达了对伟大诗人的追思与钦佩,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价值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梅村”指的是哪位诗人?
“斜照外”形容的是哪种时间的景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这首诗与王勃的《滕王阁序》进行比较,两者都以历史为背景,表达了对伟大文化的追思,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王勃的作品更显豪放,而钱仲联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历史的交融。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