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2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28:54
贺新凉 南塘泛舟观荷
作者:郭则沄 〔清代〕
放棹虹桥晚。乍销凝斜阳几缕,乱蝉吟断。划破玻瓈双桨瘦,叶叶风香暗染。渐闪出凌波妆面。摇荡烟魂扶不起,甚闲情付与参差燕。歌管歇,水云远。多生负了看花眼。恁悤悤银塘照影,总关情怨。无限秋心随篴去,篴外风蒲似剪。又荡起渔灯星点。也儗搴芳前浦路,妒双鸳结就烟波伴。还小泊,绿杨岸。
在虹桥放下船桨,傍晚时分。斜阳的几缕余辉渐渐消散,蝉声也变得断断续续。划破水面的双桨轻盈,荷叶间传来微香,暗自渗染着周围的空气。渐渐地,水面上闪现出水波妆点的美丽景象。摇曳的烟雾之中,似乎无法支撑起那轻盈的情思,悠闲的心情也随着斑驳的燕子而飘荡。歌声停止,水面与云远相接,常常因花而迷了眼。那波光粼粼的银塘映出影子,尽是情感与怨愤。无尽的秋意随着小船而去,船外的风吹动着蒲草,像剪刀般锋利。又荡起渔灯星星点点的光辉。也想在花前的浦路上停泊,心中妒忌那成双的鸳鸯伴着烟波。最终停靠在绿杨的岸边。
作者介绍:郭则沄,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典雅,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经济相对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南塘的美丽景色,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闲适生活的心态。
《贺新凉 南塘泛舟观荷》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感交织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南塘傍晚时分的宁静与美丽。作者以“放棹虹桥晚”开篇,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随后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光影变化和自然声音的交融。夕阳的余晖与蝉鸣交错,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诗中“划破玻瓈双桨瘦”,形象地表现出划船时的轻盈感,荷叶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淡淡的香气和幽静的情感。接着,诗人通过“摇荡烟魂扶不起”表达了对美好瞬间的珍视与无奈,使得整首诗在轻盈中透出一丝哀愁。
结尾部分“妒双鸳结就烟波伴”则将情感升华,表达了对伴侣的渴望与羡慕,展现了人们在自然美景中对爱情的向往与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蕴含了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思考,是清代诗词中的一篇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比如“划破玻瓈双桨瘦”,将水面比作玻璃,增强了意象的美感;“摇荡烟魂”则将情感拟人化,提升了情感的细腻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南塘的美丽景色与作者的情感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爱情的渴望与羡慕。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虹桥”是指什么?
A. 一座桥
B. 一种景象
C. 一种船
“放棹虹桥晚”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A. 早晨的宁静
B. 傍晚的悠闲
C. 夜晚的喧嚣
“多生负了看花眼”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A. 快乐
B. 迷惘
C. 悲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郭则沄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郭则沄的诗更侧重于表达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内心的波动,而李白则以豪放的笔触展现壮丽的山川景色。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不同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