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偈

《偈》

时间: 2025-08-06 08:16:02

诗句

谩说从来牧护,今日分明呈露。

虚空拶倒须弥,说甚向上一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6 08:16:02

原文展示:

李弥逊的《偈》原文如下:

谩说从来牧护,
今日分明呈露。
虚空拶倒须弥,
说甚向上一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说的是,大家常常口口相传关于牧护的事,但今天的状况却清晰可见。虚空的力量可以将须弥山推翻,究竟是什么在述说那条通往高处的道路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随意,随便。
  • 牧护:指的是对众生的保护和庇护,通常指佛教的教义。
  • 分明:清楚,明显。
  • 呈露:显示出来,显现。
  • 虚空:指空无的状态,也可理解为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无。
  • 拶倒:推倒,打倒。
  • 须弥:须弥山,为佛教中重要的山,象征世界的中心。
  • 向上一路:指向更高的境界或道路。

典故解析

  • 须弥山:在佛教中,须弥山是宇宙的中心,象征着权威和力量。推倒须弥意味着对传统观念或权威的挑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赞誉。他的作品常常融入哲学思考,反映出对人生、宇宙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偈》写于宋代,那个时期社会变革迅速,佛教思想影响深远,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传统教义的反思与质疑,揭示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表象的超越。

诗歌鉴赏:

《偈》以简练的语言凝练了深邃的哲理,展现了李弥逊对佛教思想的独特理解。首句“谩说从来牧护”,引出对传统教义的反思,显示出一种对往常教义表层意义的质疑。接着“今日分明呈露”,暗示着当下的真实与复杂,似乎在呼唤人们要超越表象,去探寻事物的本质。

“虚空拶倒须弥”则是全诗的高潮,虚空的力量象征着无形的智慧和力量,能够推翻一切固有的信念与体系,挑战传统的权威。这种对须弥山的推翻,隐喻着对自我修行和思想解放的追求。最后一句“说甚向上一路”,留下了开放的思考空间,仿佛在问:究竟什么才是我们追求的真正道路?

整首诗以简驭繁,以小见大,既是对个人信仰与传统教义的深思,也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探讨,展示了诗人高远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揭示了对传统教义的质疑,暗示今天的现实与过去的教义不再完全一致。
  • 第三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虚空的伟大力量,象征着超越一切的智慧。
  • 最后一句则引发思考,什么是朝向更高目的的道路,鼓励人们寻找自己的方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虚空比作一种强大的力量。
  • 夸张:夸大了虚空的能力,推翻须弥山。
  • 反问:最后一句以反问的形式引导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传统教义的反思与质疑,强调寻求真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李弥逊通过对佛教信仰的深刻探讨,表达了对自由思想和个体追寻的推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虚空:象征着无形的智慧和力量。
  • 须弥山:代表传统的权威和教义。
  • 牧护:象征着对信仰的庇护与引导。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反映了作者对信仰、权威及自我追求的复杂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偈》中的“虚空”象征什么?

    • A. 空无
    • B. 权威
    • C. 自我
    • D. 传统教义
  2. 诗中提到的“须弥”代表什么?

    • A. 一座山
    • B. 传统权威
    • C. 个人追求
    • D. 天空
  3. 李弥逊的《偈》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反思?

    • A. 自然
    • B. 传统教义
    • C. 社会制度
    • D. 家庭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阳明的《传习录》
  • 惠能的《坛经》

诗词对比: 对比李弥逊的《偈》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涉及自然与哲理的结合,但李弥逊更侧重于对传统观念的批判,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表达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李弥逊全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乱后逢李昭象叙别 山中寄友人 鸬鹚 恩门致书远及山居因献之 怀紫阁隐者 长安冬日 秋江雨夜逢诗友 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 秋宿诗僧云英房因赠 秋宿山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智睿 矢字旁的字 聿字旁的字 酸奶子 逼目 攴字旁的字 纵马横刀 自矜功伐 简短 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喜闻乐见 昏镜重磨 皿卷 风字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纵虎归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