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4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47:36
登姑孰城楼
韦谦恒 〔清代〕
丹阳城接大江流,
雉堞犹余六代秋。
白纻歌随元子去,
青山名为谢公留。
楼台迤逦轻烟合,
吴楚微茫落照浮。
最喜女墙吟眺处,
鸣榔声动见渔舟。
这首诗描绘了丹阳城的壮丽景色。丹阳城临近长江,依稀还能看到六代的遗迹。白纻歌声随元子飘去,青山则以谢公的名义留存。楼台蜿蜒,轻烟缭绕,吴楚两地在落日的映照下显得朦胧而迷离。最让我喜欢的是在女墙吟唱眺望的地方,听见榔声阵阵,隐约可以看到渔舟在水面上荡漾。
作者介绍:韦谦恒,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其作品多以山水景物和人文情怀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韦谦恒登上姑孰城楼之际,受到周围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这首诗以古城丹阳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感悟。开篇的“丹阳城接大江流”勾勒出城与江水的亲密关系,展现出一种开阔而又深邃的场景。接下来的“雉堞犹余六代秋”则引入了历史的厚重感,诗人似乎在感叹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积淀。
“白纻歌随元子去,青山名为谢公留”中,元稹的歌声与谢公的名山交相辉映,加深了诗中人文情怀的厚度,体现了诗人与历史和文化的深刻联系。此处的细腻描写让人感受到,尽管歌声已经随风而去,但青山依旧,文化的传承永不消逝。
“楼台迤逦轻烟合”描绘出一种朦胧而又富有诗意的景象,让人不禁想要沉醉在这美丽的自然中。“吴楚微茫落照浮”则是诗人的情感升华,夕阳下的吴楚两地,显得模糊而又浪漫,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与怀旧。
最后一联“最喜女墙吟眺处,鸣榔声动见渔舟”将视线拉回到了诗人的主观体验中,强调了诗人对当下美好瞬间的珍惜。鸣榔声与渔舟的描写,使整个画面生动起来,给人以悠远的回响,令人向往那份宁静与和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丹阳城接大江流,指的是哪个城市?
“白纻歌随元子去”中的“元子”指的是哪位诗人?
下列哪一句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