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0:50
原文展示: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首 边人大半能胡语,胡骑年来亦汉装。 谁向青红毡帐里,单身缚得不花王。
白话文翻译:
边疆的居民大多能说胡语,近年来胡人的骑兵也穿上了汉人的服装。 有谁能进入那青红相间的毡帐里,单枪匹马擒获不花王。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顺之(1507-1560),明代文学家、军事家,字应德,号东厓,江苏武进人。他以文才著称,同时也是一位有实战经验的将领。他的诗歌多反映边疆生活和军事题材,风格雄浑豪放。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顺之赠给翁东厓侍郎总制的十首《塞下曲》中的一首,反映了当时边疆民族融合的情况,以及对边疆安定和民族和谐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居民的语言和服饰变化,展现了民族融合的景象。诗中“边人大半能胡语,胡骑年来亦汉装”一句,既表达了边疆民族交流的频繁,也暗示了文化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后两句“谁向青红毡帐里,单身缚得不花王”则展现了边疆英雄的豪迈气概,表达了对于边疆安定和民族和谐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唐顺之诗歌的雄浑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民族融合与边疆安定,通过描绘边疆居民的语言和服饰变化,以及对边疆英雄的赞美,表达了对于民族和谐与边疆安定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胡骑年来亦汉装”反映了什么现象? A. 民族冲突 B. 文化融合 C. 军事扩张 答案:B
“不花王”在诗中可能指的是什么? A. 边疆英雄 B. 少数民族领袖 C. 普通边民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