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1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0:01
题意大师房
作者: 曾几 〔宋代〕
头白高僧心已灰,
石菖蒲长水蕉开。
庄严茗事炉烟起,
不用关防俗子来。
这位头发已白的高僧内心已然灰心丧气,
石菖蒲和水蕉在长势正旺,已开花。
庄重的茶事中,炉烟袅袅升起,
不需要防备俗世的人来打扰。
诗中提到的“高僧”与“茶事”均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僧通常被视为智慧与修行的象征,而茶事则与禅宗文化密切相关,强调通过茶道达到内心的宁静与清净。此诗似乎在反映出一种心境的变化,从对世俗的厌倦到对茶道的珍视,表现了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曾几,字宗瞻,号静斋,宋代诗人,主要以诗词、散文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迁与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高僧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修行与世俗的思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高僧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起来,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开篇的“头白高僧心已灰”便直接引入了主题,诗人通过对高僧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失望。接下来的两句通过“石菖蒲”和“水蕉”的生长,象征一种自然的生机与和谐,形成了与高僧内心的对比。
而“庄严茗事炉烟起”则是对宁静茶道的赞美,茶事的庄严与炉烟的升起,增添了诗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最后一句“不用关防俗子来”则表现出一种对世俗干扰的放松,似乎在暗示高僧对外界态度的变化,愿意以一种更包容的心态迎接俗世的来访。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超脱,既有对内心失落的自省,也有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体现了高僧的智慧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世俗的超脱,体现了高僧的智慧与人生哲学,传递出一种安静的力量。
诗中“头白高僧”的意思是:
A. 年轻的和尚
B. 年长的和尚
C. 头发黑的和尚
“庄严茗事”指的是:
A. 一种饮食
B. 一种茶道仪式
C. 一种音乐
诗人在最后一句表达了:
A. 对世俗的厌恶
B. 对俗世的接纳
C. 对高僧的崇拜
答案: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较,曾几的诗更倾向于描绘内心的变化与对外界的态度,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