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如梦令 其二

《如梦令 其二》

时间: 2025-05-02 05:38:03

诗句

如梦花留春住。

还梦春随花去。

一片惜春心,付与游丝飞絮。

无据。

无据。

不觉梦归何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8:03

原文展示:

如梦花留春住。
还梦春随花去。
一片惜春心,
付与游丝飞絮。
无据。无据。
不觉梦归何处。

白话文翻译:

如梦般的花朵让春天停驻。
却又梦见春天随着花朵离去。
满心对春天的怜惜,
寄托在随风飘荡的游丝和飞絮之中。
一切都没有凭据,一切都没有凭据。
不知不觉间,梦又归于何处。

注释:

  • 如梦:像梦一样,形容幻幻渺渺、不太真实的感觉。
  • 留春:留住春天,表示对春天的留恋和不舍。
  • 惜春心:对春天的珍惜之情。
  • 游丝:形容轻盈的丝线,常用于描绘春天的柔美。
  • 飞絮:春天的柳絮,象征着春天的流逝。
  • 无据:没有依据,没有确定的事物。
  • 梦归何处:梦境最终归于何处,表现出对梦境的迷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诗人。他的诗作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动荡不安的明末时期,王夫之经历了国家的沦陷和个人的苦难,深感时光流逝与春天的无常,因此在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诗歌鉴赏:

《如梦令 其二》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流畅的韵律,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流逝。诗人在开头便将春天的花朵与梦境相联系,表达出一种飘渺而又真实的感受。诗人对春天的珍惜之情通过“惜春心”得以体现,这种情感在自然界中得到寄托,仿佛游丝和飞絮成为了他情感的载体。诗中“无据”的反复出现,表现出一种无奈与迷惘,暗示着梦境和现实之间的模糊界限。整首诗在抒情中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给人以深思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如梦花留春住:花似梦一般,让春天停留不去,表现出对春天美好的留恋。
  2. 还梦春随花去:又梦见春天随着花朵的凋零而离去,暗示春天的短暂与无常。
  3. 一片惜春心:满怀对春天的怜惜与眷恋,情感真挚。
  4. 付与游丝飞絮:将这种怜惜寄托于轻盈的丝线和飞扬的柳絮之上,意象轻盈而富有诗意。
  5. 无据。无据。:反复强调没有依据,表达一种无奈的心情。
  6. 不觉梦归何处:不知不觉间,梦境又回到了何处,透露出对梦境和现实的迷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朵比作梦,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游丝、飞絮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自然与人的联系。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和对流逝时光的感伤,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迷惘。通过自然的意象,展示了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无奈。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美好与青春,代表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代表着生命的繁荣与短暂,充满了诗人的思考与感慨。
  • 游丝:象征着轻盈与变幻,表现着生命的流动。
  • 飞絮:象征着春天的逝去与无常,映射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惜春心”指的是什么? A. 对春天的珍惜
    B. 对秋天的思念
    C. 对冬天的厌恶
    答案:A

  2. “无据”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确定性
    B. 无奈与迷惘
    C. 快乐与满足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游丝”和“飞絮”分别象征什么? A. 生命与死亡
    B. 轻盈与流逝
    C. 时间与空间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王夫之的《如梦令》与李清照的同名词作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王夫之的作品更强调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而李清照则在情感上更加深沉,展现出女性的柔弱与坚韧。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夫之诗选》
  • 《明清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渔父词七首 渔父二首 渔父词 渔父词二首 渔父五首 其五 渔父五首 其四 渔父五首 其三 渔父五首 其二 渔父 渔父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捞菱 馬字旁的字 无字旁的字 东浙三黄 拜把子 跳高 寸字旁的字 包含努的词语有哪些 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赞卫 举酒作乐 镸字旁的字 馋人 未足为道 责备求全 惊惶不安 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