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3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37:13
如梦令·听尽西窗风雨
作者:仇远 〔宋代〕
听尽西窗风雨。又听东邻砧杵。
犹自立危阑,阑外青山无语。
何处。何处。
一树乱鸦啼暮。
听着窗外的风雨声,
又听到东邻那边的捣衣声。
我仍然站在高高的栏杆旁,
栏外的青山静默无言。
在哪里?在哪里?
只有一树乱飞的乌鸦在傍晚啼叫。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青山无语”表达了自然的静谧与孤寂,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作者介绍:
仇远,字子瑄,号怀德,宋代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词风清新淡雅,常表现对自然的感怀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诗人身处高楼,听着窗外的雨声,感受到周围的寂静与孤独,表达了对往昔的思索与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如梦令》以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又略显孤独的夜晚。开篇的“听尽西窗风雨”,声声入耳,带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雨声与邻家捣衣声交织,构成了一幅生活的画面,而诗人则在这幅画中显得格外孤独。尤其是“犹自立危阑”,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怀与思索,站在高处,俯视周围的世界,内心却充满了孤寂。青山无语,象征着大自然的沉默与无情,诗人似乎在倾诉自己的心声却得不到回应。结尾的“一树乱鸦啼暮”,将这种孤独感推向高潮,乌鸦的鸣叫在黄昏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凄凉,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宋代词人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造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风雨夜晚的孤独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孤独的深切体会,体现了宋代诗人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描摹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听尽西窗风雨”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阑外青山无语”中的“青山”象征什么?
诗中反复出现的“何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仇远的《如梦令》与李清照的同名词作,均表现了对自然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但李清照词风更倾向于细腻的爱情情感,而仇远则更突出孤独与思索的主题。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