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4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47:02
看花回
作者: 赵彦端 〔宋代〕
端有恨,留春无计,花飞何速。
槛外青青翠竹。镇高节凌云,清阴常足。
春寒风袂,带雨穿窗如利镞。
催处处燕巧莺慵,几声钩辀叫云木。
看波面垂杨蘸绿。最好是风梳烟沐。
阴重熏帘未卷,正泛乳新芽,香飘清馥。
新诗惠我,开卷醒然欣再读。
叹词章过人华丽,掷地胜如金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怨恨和无奈,花瓣随风飞舞,时间过得如此之快。窗外是青翠的竹子,挺拔的竹子高耸入云,常常给人清凉的阴影。春寒的风裹挟着雨水,穿透窗户,如同锐利的箭头。燕子在催促,莺鸟却显得懒散,几声钩辀的叫声在云木间回响。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垂柳轻拂着绿色的水面,最美的时刻是风轻拂过烟雾,洗去尘埃。阴影沉重,熏香的帘子尚未卷起,刚刚冒出的新芽,散发着清新的香气。新诗惠及我,让我在翻开书卷时再次感受到愉悦。叹息那些词章的华丽,仿佛金玉般珍贵。
赵彦端,宋代诗人,以其敏锐的诗才和独特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事的深刻思考。作为一个生活在动荡时代的诗人,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与哲思。
《看花回》写于春天,正值花开之际,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慨。诗中反映出春寒、风雨带来的春天的无常,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看花回》是一首典雅而富有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巧妙结合。在诗的开头,诗人以“端有恨,留春无计”引入,直接表达了对春天流逝的无奈与怨恨。接下来的描写则细腻而生动,透过对青竹、春寒、燕莺的观察,展现出春天的多彩与变化。
诗中“花飞何速”的感叹,不仅是对花开花落的观察,更是对人生短暂的深刻反思。通过“镇高节凌云”与“清阴常足”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然界的高洁与清新,这种对比更突显了他内心的失落与无奈。此外,诗中使用了“如利镞”的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春雨的凉意,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通过“波面垂杨蘸绿”和“阴重熏帘未卷”的描写,构建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氛围。最后,诗人以“新诗惠我,开卷醒然欣再读”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诗歌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流露出一种希望与追求。
总体而言,《看花回》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象的留恋与对时间流逝的感叹,蕴含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无情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窗外植物是:
A. 桃花
B. 竹子
C. 桂花
D. 柳树
诗人为春天流逝感到:
A. 高兴
B. 无奈
C. 失落
D. 疲惫
“春寒风袂,带雨穿窗如利镞”中比喻的含义是:
A. 春天的温暖
B. 春天的寒冷与湿润
C. 春天的美丽
D. 春天的宁静
这些资料都有助于深入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