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夏夕

《夏夕》

时间: 2025-05-06 19:18:13

诗句

雷火烧青林,海风吹欲暮。

溪云不得来,雨声隔烟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18:13

原文展示:

夏夕
雷火烧青林,海风吹欲暮。
溪云不得来,雨声隔烟树。

白话文翻译:

夏天的傍晚,雷声轰鸣,闪电划破青翠的树林,海风吹拂,天色渐暗。溪边的云彩无法飘来,雨声在烟雾弥漫的树间传来。

注释:

  • 雷火:雷声和闪电的结合,形象地描绘了雷雨的情况。
  • 青林:青翠的树林,象征生机与繁茂。
  • 海风:从海洋吹来的风,通常带有湿润的气息。
  • 溪云:指溪水边的云彩,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 烟树:树木被雨雾笼罩,形成一种神秘的景象。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雷火"和"海风"的结合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对比,反映了文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岩是清代的诗人,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常展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夏夕》创作于夏季的黄昏时分,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夏天傍晚独特氛围的感受。

诗歌鉴赏:

《夏夕》是一首描绘夏天傍晚景象的诗,诗中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气氛。开篇以“雷火烧青林”引入,雷声和闪电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夏季雷雨即将来临的紧迫感,青林的生机也在这一刻显得格外鲜明。接着“海风吹欲暮”则给人一种徐徐而来的凉意,海风的轻拂让人感到惬意,然而又暗示着天色即将暗淡,时间的流逝在这一刻显得格外明显。

后两句“溪云不得来,雨声隔烟树”则转向了情感的层面,溪边的云彩无法靠近,似乎在表达一种无法得到的遗憾。而雨声在烟雾弥漫的树间传来,带有一种神秘感,仿佛在诉说着夏季夜晚的孤寂与无奈。这种对比让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雷火烧青林:描绘雷电交加时的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的威力。
  2. 海风吹欲暮:海风的吹拂让人感受到夕阳的来临,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情绪。
  3. 溪云不得来:云彩无法降临溪边,似乎暗示着某种渴望无法实现的失落。
  4. 雨声隔烟树:雨声在浓雾中传来,音响的模糊感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雷声与火焰结合,形象地展示了雷雨的强烈。
  • 对仗:如“雷火”与“海风”,形成对比,增强节奏感。
  • 拟人:溪云和雨声的描写使自然景象似乎有了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现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夏季傍晚的深刻感受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雷火:象征着力量与冲击。
  • 海风:代表着自然的柔和一面,带来宁静。
  • 溪云:象征着轻盈与梦幻,寄托着诗人的希望与期待。
  • 雨声:象征着孤寂与思念,传达出一种无奈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雷火”与“海风”形成何种对比? A. 冷与热
    B. 强与弱
    C. 动与静
    D. 明与暗

  2. 诗中“溪云不得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期待
    B. 失落
    C. 喜悦
    D. 无奈

  3. “雨声隔烟树”中的“隔”字有何深意? A. 亲近
    B. 隔离
    C. 连接
    D. 消失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华岩的《夏夕》更侧重自然现象的描写,而王维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两者在意象的使用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华岩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入门》
  • 《唐诗三百首》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赠刘五经 寺居 酬元员外 荅孔秀才 江上夏日 寄南岳泰禅师 新燕 己卯岁值冻阻归有作 送人游湘湖 喜彬上人见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内傅 旡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血字旁的字 万里长城 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爪字旁的字 坤干 言字旁的字 千补百衲 角跃 包含良的成语 瞎子摸鱼 邮政储蓄 旋轸 较短比长 悠悠荡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