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9:26
觉病当宜早问师,病深难疗恨难追。
晋侯徒有秦医缓,疾在膏肓救已迟。
生病时应当尽早向医生请教,若病情加重就难以治疗,令人遗憾与后悔。晋国的王侯仅仅拥有秦国的医术,却因治病迟缓而无济于事,病已深入体内,救治已经为时已晚。
“疾在膏肓”是一个医学典故,源于《黄帝内经》。膏肓是指心脏附近的一个部位,古代认为是人体内最难以治疗的地方,象征着病情的严重程度。此句强调病情的严重性。
作者介绍: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大多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个人情感的表达,风格简练而深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乱,人们对于医疗和健康的关注度提高,诗人通过对生病和治疗的反思,表达了对生命和健康的珍视。
这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情感真挚。作者通过对生病过程的描绘,强调了及时求医的重要性。开头的“觉病当宜早问师”直接点明了主题,警示人们在健康出现问题时不能延误。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晋侯”和“秦医”,揭示了即使拥有名医,若不及时治愈,依旧会导致严重后果,表现了对医疗资源和时机把握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中,作者运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揭示健康的重要性,情感上透出对生命的无奈与惋惜。特别是“疾在膏肓救已迟”一句,更是让人感受到深重的绝望,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无情。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引发读者对生命、健康和时间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强调健康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及时就医。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觉病当宜早问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B
“疾在膏肓救已迟”中的“膏肓”指什么?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后者强调及时行乐,前者则提醒珍惜健康,反映出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