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长安秋望

《长安秋望》

时间: 2025-07-26 22:38:58

诗句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2:38:58

原文展示:

长安秋望
作者: 杜牧 〔唐代〕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长安城,楼阁依靠在霜冻的树木外,天空清澈得没有一丝云彩。南山与秋天的色彩相映成趣,气势磅礴,彼此辉映,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

注释:

  • :指高楼、楼阁。
  • 霜树:霜冻的树木,象征着秋冬季节的寒冷与萧瑟。
  • 镜天:形容天空如镜子般清澈明亮。
  • 南山:长安附近的山脉,象征着雄伟与壮丽。
  • 秋色:秋天的景色,通常包含金黄、萧瑟的意象。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南山”作为自然景观,常在古诗中象征高耸与稳定。此外,霜树与秋色的结合,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樵夫,晚唐著名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和讽刺犀利的诗作而闻名。他的诗多反映社会现实,常表现出对政治时局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时正值晚唐,国家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忧虑与思考,寄情于秋天的长安,映射了对社会现状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杜牧的《长安秋望》是一首描写秋季长安的诗作,通过高楼与霜树的对比,展现了秋天的冷清与壮美。诗中“镜天无一毫”描绘出秋天天空的澄澈,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南山则在诗中与秋色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高远与辽阔的气势。

整首诗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震撼,更在情感上引发读者对秋天的思考。秋季本是丰收的季节,却也暗藏着萧瑟与孤寂。杜牧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他对长安秋天的深情与思念,同时也隐喻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楼倚霜树外:高楼依偎在霜冻的树木旁,给人一丝孤寂之感。
    • 镜天无一毫:天空如镜子般清澈,没有一丝云彩,表现了秋天的晴朗。
    • 南山与秋色:南山与秋天的色彩相映成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气势两相高:南山与秋色的气势都很高,形成了壮丽的景象。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仗工整的关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镜天”比喻天空的清澈,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长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思考,体现了孤独与壮美的情感。

意象分析:

  • 霜树:象征着秋冬的寒冷,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情感。
  • 镜天:象征着清澈与宁静,反映了内心的平和。
  • 南山:象征着高耸与伟岸,表达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天空是怎样的?

    • A. 多云
    • B. 清澈
    • C. 阴沉
  2. “南山与秋色”中的“秋色”主要指什么?

    • A. 春天的颜色
    • B. 秋天的自然景色
    • C. 冬天的颜色
  3. 杜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牧的《长安秋望》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自然景色,但杜牧更注重气势的表达,而王维则注重宁静的氛围,体现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寄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浣溪沙·春情 浣溪沙 浣溪沙·菊节 浣溪沙·红桥 浣溪沙·泉湖道中赴闽宪别诸君 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 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浣溪沙 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乙字旁的字 三元客 卧虎藏龙 包含消的词语有哪些 开台锣鼓 老大无成 鼓字旁的字 众口嚣嚣 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铎的词语有哪些 征服 血字旁的字 羣毛 色字旁的字 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识的词语有哪些 形销 能士匿谋 虎字头的字 惔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