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4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40:32
苦为扪萝行,正坐爱山癖。
振衣云中树,洗耳泉上石。
稍寻优钵林,偶旁瞿昙宅。
溪横走羊肠,山转回龙脊。
两难伴搘筇,二老共飞锡。
望迷落叶秋,坐断蒲团夕。
云归绕窗明,香尽出檐碧。
希声发岩窦,妙观生墙壁。
尘缘苦椎板,胜事成今昔。
离家月垂钩,归路月挂璧。
师今一帆轻,我向百里役。
船了罢持桡,赵州行蓦直。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林中的游历与思考。诗的开头,作者感到在山间的艰辛,享受着大自然的风光。随之,作者描写了在云中摇曳的树木,以及泉水在石头上流淌的清澈。继续寻找幽静的庙宇,恰巧路过了一个佛教圣地。溪水蜿蜒,犹如羊肠小道,山势回环似龙脊。两位年迈的高人相伴而行,彼此支持。眼见落叶纷飞,作者坐在蒲团上思索,云彩回归,窗明几净,檀香渐渐消散。耳边传来岩洞中的回声,奇妙的景观映入眼帘。尘世的纷扰让人感到痛苦,往事与现状形成鲜明的对比。离家时月如钩,归家时月如璧。如今师父轻松,我们却要承受百里之行。船行结束后,划桨回家,赵州的回忆在心中浮现。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作于李弥逊游历山林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体现了道教文化的影响。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展现了诗人李弥逊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展现的山川景色不仅是自然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开篇的“苦为扪萝行”直接引入了诗人攀登的艰辛,而随后的描写则表现了他在自然中所获得的宁静与愉悦。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云中树”的飘渺,又有“泉上石”的坚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望迷落叶秋”,在描绘秋天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时光流逝的惆怅。最后,诗人借月的变化,表达了人事无常与归属感的思考。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中,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超然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李弥逊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展现了对超然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反思。
李弥逊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诗中的“优钵林”指什么?
A. 山顶
B. 寺庙的树林
C. 农田
D. 小溪
“离家月垂钩,归路月挂璧”中的月亮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家乡的思念
C. 生命的轮回
D. 物质的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