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2:43
次韵连江陈丞闵雨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春雨两甲子,夏雨知复多。
麰麦已受弊,波及术与禾。
禾秫尚有望,霖霪人告瘥。
云师挟风伯,斥去烦撝诃。
后土不得乾,浸欲乖时和。
山翁食病粟,一饱宁忧佗。
军储涸邻国,柰此黔赤何。
谁为四达聪,黜陟分两科。
陈谟坐皋夔,御侮用牧颇。
上当天公心,立致击壤歌。
春雨已经下了两甲子,夏天的雨又更加频繁。
小麦已经受到了损害,连带影响了其他作物。
禾苗和秫米仍然有希望,长时间的雨水让人们感到安心。
云层挟着风神,驱散了烦扰和争论。
大地母亲无法干涸,浸润的土壤却偏离了应有的季节和谐。
山中的老翁吃着病粮,虽然吃饱了,也不知忧虑何在。
军队的储备干涸邻国,这样的情况为何如此严重?
谁来为四方的聪明才智分辨,任意黜陟造成两极分化。
陈谟坐在高处,运筹帷幄以抵御侮辱,利用良好的管理。
上天的公心在于此,立下誓言发出击壤之歌。
李弥逊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经历了多次战乱和社会动荡。他的诗作常常关注自然与人文的关系,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本诗作于春夏之际,正值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节。诗人通过对雨水的描写,反映了农民对天气变幻的期盼与忧虑,同时也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相互依存。
李弥逊的《次韵连江陈丞闵雨》以春雨和夏雨的交替为主线,描绘了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诗中前两句直接交代了雨水的频繁,暗示了农作物的不安与困扰。接下来,诗人以“禾秫尚有望”表达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士人对农业的关切和对自然的敬畏。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引入了更为复杂的社会和政治背景。通过“军储涸邻国”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存亡的忧虑,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现实。最后几句中,诗人以“上当天公心”来寄托对天命的信仰和对未来的期盼,传达出一种希望与无奈交织的情感。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体现了李弥逊对自然、农业及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卓越的诗歌才华。
整首诗围绕着自然与人类生存的关系,表达了对农业的关注与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雨水的描写,反映了农民的希望与无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李弥逊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后土”指的是什么?
诗中“禾秫尚有望”的意思是?
杜甫《春夜喜雨》:同样描绘了春雨对农业的影响,情感更加细腻,展现了诗人对生计的深切关怀。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表达了春天的到来与自然的复苏,风格更为清新自然。
此内容构成对《次韵连江陈丞闵雨》的全面解析,涵盖了诗歌的原文、白话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以及互动学习的部分,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