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青玉案·群魔散尽真何乱

《青玉案·群魔散尽真何乱》

时间: 2025-05-10 19:18:04

诗句

群魔散尽真何乱。

万事无萦绊。

一点光同青玉案。

纤尘不挂,永无障碍,得见虚空面。

劝君早把尘情拚。

下手速修转头晚。

前有风波深不浅。

神舟稳驾,云朋相伴,笑指芦花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9:18:04

原文展示:

青玉案·群魔散尽真何乱
尹志平 〔元代〕

群魔散尽真何乱。万事无萦绊。
一点光同青玉案。纤尘不挂,永无障碍,得见虚空面。
劝君早把尘情拚。下手速修转头晚。
前有风波深不浅。神舟稳驾,云朋相伴,笑指芦花岸。

白话文翻译:

群魔散尽,真正的安宁无所扰乱,
万事再也不被牵绊。
只有一点光辉如同青玉案,
没有丝毫尘埃,永远没有障碍,能见到虚空的面貌。
劝你早日放下尘世的情感,
及时修行,否则转身就晚了。
前方的风波虽深不浅,
但神舟稳稳地掌舵,云朵是伴侣,笑着指向芦花岸。

注释:

  • 群魔:指各种烦扰、困扰的事物或情感。
  • 真何乱:真正的安宁是如何会受到扰乱呢。
  • 青玉案:比喻清澈明亮的境界。
  • 纤尘不挂:形容毫无尘埃的境界。
  • 得见虚空面:指能看到事物本来的面貌,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 尘情:指对世俗情感的执念。
  • 神舟:比喻人的内心或精神境界。
  • 芦花岸:比喻归宿或理想的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尹志平,元代诗人,生活在元代的变革时期。他的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注重内心的修行与悟道,常常以自然景物作为寄托,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人们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感悟,提倡放下尘世的情感,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清明。

诗歌鉴赏:

《青玉案·群魔散尽真何乱》是一首极具哲理性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以“群魔散尽”引入,暗示生活中种种烦恼和困扰,随即提出“真何乱”,即在真正的安宁中,这些纷扰又何足挂齿。接着,诗人以“一点光同青玉案”描绘出一种清明透亮的境界,表明内心的纯净与宁静。

在诗中,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物质世界的超脱,也寄寓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纤尘不挂,永无障碍,得见虚空面”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仿佛在诉说达到一种境界后,世俗的羁绊已然不存在。后面的“劝君早把尘情拚”则更是直白地劝诫他人,趁早放下对世俗情感的执念,及时修行,以免错过了最佳的时机。

整首词呈现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和谐的态度。最后以“神舟稳驾,云朋相伴”的意象结束,既表现出稳重从容的气度,也隐含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最终指向理想的归宿“芦花岸”。诗人通过对内心的探索,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理解,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群魔散尽真何乱:众多烦恼消散,真正的宁静如何会被扰乱?
  2. 万事无萦绊:世间万事再也没有牵挂。
  3. 一点光同青玉案:只有一缕光辉如同青玉案般明亮。
  4. 纤尘不挂,永无障碍,得见虚空面:没有任何尘埃,永远没有障碍,能够见到事物的本质。
  5. 劝君早把尘情拚:劝你早日放下世俗的情感。
  6. 下手速修转头晚:及时修行,否则转身就晚了。
  7. 前有风波深不浅:前方的波折虽深,但并不浅。
  8. 神舟稳驾,云朋相伴,笑指芦花岸:神舟稳稳地掌舵,云朵作伴,笑着指向理想的归宿。

修辞手法:

  • 比喻:“青玉案”比喻清澈明亮的境界,表达内心的透彻。
  • 对仗:如“万事无萦绊”对“群魔散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神舟”拟人化,表现出一种稳重和自信的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超脱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宁静为主题,强调修行的重要性,告诫人们及时放下执念,寻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群魔:象征烦恼、诱惑。
  • 青玉案:象征清明、透彻的内心。
  • 虚空面:象征事物的本质。
  • 尘情:象征对世俗情感的执念。
  • 神舟:象征内心的平稳与坚定。
  • 芦花岸:象征理想的归宿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群魔散尽真何乱”意指什么?

    • A. 生活中的烦恼消散
    • B. 一切如常
    • C. 生活无趣
    • D. 人生迷茫
  2. “青玉案”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明亮、清澈的内心境界
    • C. 物质享受
    • D. 友情
  3. 诗中劝诫人们放下什么?

    • A. 朋友
    • B. 事业
    • C. 尘世情感
    • D. 生活压力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临江仙》: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与《青玉案》都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多表现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后者则集中在内心的修行与超脱。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尹志平研究》

相关查询

金明池 集曾波阁 金明池 新柳 金明池·溥心畬、叔明两王孙招集萃锦园看花,雨阻未至,用少游韵柬谢 金明池 寒柳 金明池(素盘) 金错刀行 金错刀 湖帆仿沈石田蔬果长卷,为徐玥题 金错刀 行严居南岸汪山,赋此寄怀 金错刀 秋分后一日迪化作 金错刀 寄莼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巾字旁的字 得于心应于手 雪虐风饕 六根不净 上下有等 做开头的成语 山字旁的字 宗圣侯 别无长物 颁发 犬字旁的字 自字旁的字 例行差事 搏战 彩凤随鸦 骨开头的成语 反犬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