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5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57:28
称心寺
步陟招提宫,北极山海观。
千岩递萦绕,万壑殊悠漫。
乔木转夕阳,文轩划清涣。
泄云多表里,惊潮每昏旦。
问予金门客,何事沧洲畔。
谬以三署资,来刺百城半。
人隐尚未弭,岁华岂兼玩。
东山桂枝芳,明发坐盈叹。
步入招提寺,极目北方可见山海的壮观。
千山环绕,层层叠叠,万壑各自幽深而悠远。
高大的树木在夕阳的映照下变得迷人,
文雅的轩阁在清波中划出优美的轨迹。
云彩在天空中流动,时而泄露,时而隐藏,
潮水在每个清晨和黄昏都带来惊涛骇浪。
我问那位金门的客人,何以游览沧洲的岸边。
因缘三署的庙堂资历,来此刺探百城的风光。
人们的隐居生活尚未平息,岁月怎能尽情享受玩乐。
东山的桂树芬芳四溢,令人感慨不已。
宋之问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公元649年,卒于公元713年。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见长,作品多以山水、咏物为主,深受后世喜爱。
《称心寺》创作于作者游览招提寺时,表达了对山水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称心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想引人入胜。诗中,作者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内心的宁静和对人生的思考。开篇“步陟招提宫,北极山海观”,描绘了寺庙的宏伟与壮观,传达出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心境。接下来的“千岩递萦绕,万壑殊悠漫”,更是通过对山川的描绘,营造了一个层次丰富、气韵悠长的自然画卷。
诗中提到的“文轩划清涣”,则传达了人们在自然中所获得的宁静与美好,而“泄云多表里”则暗示了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在最后两句中,作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思考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体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深度。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既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又有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考。通过这种对比,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给予读者以启发和思索的空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内心的哲思。
《称心寺》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宋之问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金门客”指的是?
A. 一位游客
B. 一位隐士
C. 一位商人
D. 一位官员
“千岩递萦绕”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壮观
B. 世俗的喧嚣
C. 人生的烦恼
D. 文化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