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3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30:29
策杖丹梯翠巘,肩舆绿意红情。籍草争来献茗,提壶忽地听莺。
我手持拐杖,沿着朱红的阶梯走上青翠的山巅,肩上扛着一片绿意和红色的花朵。身边的野草争先恐后地跑来献上茶水,我提着壶,忽然听见了黄莺的歌唱。
该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莺”是古诗中常用的意象,象征春天和生机。莺歌声是春的象征,常常出现在描写自然景色的诗中。
董元恺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于1640年,卒于1710年。他以清新的诗风和自然景观的描写而著称,常常在诗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的思考。
《三台令 其二 洞庭杂兴》创作于董元恺的晚年时期,彼时他多次游览洞庭湖,受到湖光山色的启发,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自然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洞庭湖的美丽。开头两句,通过“策杖丹梯翠巘”,展示了诗人步入青翠山巅的情景,给人一种登高望远的感觉,仿佛能看到更为广阔的天地。同时,诗人用“肩舆绿意红情”来描绘自然的色彩,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享受。接着的两句描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草木争先恐后献上茶水,显示了自然的生机与热情。最后一句“提壶忽地听莺”,不仅描绘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更通过黄莺的鸣叫,传达出春天的气息,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生命的延续。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意象和浓厚的自然气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享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丹梯”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台阶
B. 青翠的山巅
C. 绿色的草地
答案:A
诗人提着茶壶时,忽然听到了什么?
A. 竹子的声响
B. 黄莺的歌唱
C. 风的呼啸
答案:B
《终南山》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但更偏重于山的雄伟与沉静;而《三台令 其二 洞庭杂兴》则更注重于春天的生机与人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