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昆明池习水战

《昆明池习水战》

时间: 2025-05-03 19:30:40

诗句

水战原非陆战同,昆明缅想汉时功。

谁知万里滇池远,却在堂阶咫尺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30:40

原文展示:

水战原非陆战同,昆明缅想汉时功。
谁知万里滇池远,却在堂阶咫尺中。

白话文翻译:

水战与陆战本就不同,我在昆明感慨汉朝的功业。
谁曾想到那遥远的滇池,竟然在我面前的台阶上,如此近在咫尺。

注释:

字词注释:

  1. 水战:指在水上进行的战斗,与陆战相对。
  2. :不是。
  3. 缅想:追忆,怀念。
  4. 汉时:指汉朝时期。
  5. :指功绩、成就。
  6. 万里:形容距离非常远。
  7. 咫尺:比喻非常近的距离。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汉时功”指的是汉朝时期的军事成就,尤其是与云南地区的关系,汉朝在此地设立了郡县,开辟了南方的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载湉(1823年-1850年),字舜华,号百川,清代著名的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诗作常常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当时国家面临内忧外患,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忆与思考,表达了对汉朝辉煌成就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昆明池为背景,借水战之事引入对历史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汉朝时期成就的钦佩与对现实的反思。第一句通过“水战原非陆战同”强调水战的特殊性,暗示水战的艰难与复杂,接着引出对汉时功业的缅怀,展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敬仰。第二句则用“万里滇池远”来形容地理上的遥远与人心的近切,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虽然滇池遥不可及,但在心中却是触手可及的。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将历史与现实、遥远与近切、战争与和平联系在一起,蕴含着诗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战原非陆战同:水战和陆战有本质的区别,暗示水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 昆明缅想汉时功:在昆明这片土地上,诗人回忆起汉朝的辉煌成就,表现出对历史的敬仰。
  • 谁知万里滇池远:意指滇池虽然地理上遥远,但实际上在心中却是近在咫尺,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切感受。
  • 却在堂阶咫尺中:最终强调历史的近切感,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思索与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水战与陆战的对比,体现出两者的不同特点。
  • 隐喻:滇池象征着历史的遥远与现实的近切,展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事迹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局势的反思与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水战:象征着艰难与挑战。
  2. 昆明: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
  3. 滇池:象征着距离与历史的遥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水战与陆战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 A. 地理环境
    • B. 战斗方式
    • C. 战争性质
    • D. 以上皆是
  2. 诗中提到的“咫尺”是指什么?

    • A. 物理上的距离
    • B. 心理上的距离
    • C. 时间上的距离
    •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D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滇池》 〔诗人不详〕:描绘滇池的自然美,反映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登高》 〔王之涣〕: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载湉的这首诗更侧重于历史的沉思,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对人生的豪情与壮志。两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都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切思考。

相关查询

池上对月五首 其四 问友人病 挽郑夫人二首 溪庵种蓻六言八首 竹溪再和余亦再作 次韵庾使左史中书行部二首 和竹溪披字韵二首 辛卯满散天基节即事六首 和竹溪披字韵二首 杂咏五言八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含含糊糊 丨字旁的字 隹字旁的字 节毛 不徇私情 雀头香 第一人称 包含撕的词语有哪些 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幡然悔悟 手字旁的字 齿字旁的字 锦簇花团 刀字旁的字 直而不肆 征答 逸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