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3:13
杳杳长空敛雾烟,
冰输都胜别时圆。
风传漏报天将晓,
惆怅婵娟又隔年。
在那遥远的天空中,雾霭渐渐散去;
今夜的明月比往常更加圆润。
微风传来消息,天即将要亮了;
我惆怅地望着明月,又是一年过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月亮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象征着思念、团圆与孤独。中秋节是传统的团圆节,诗人以月亮为媒介,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惆怅。
作者介绍: 朱淑真(约1080-约1155),字梦白,号千山,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其作品以清丽婉约著称,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中秋月》创作于中秋佳节,正值家人团圆的时刻,诗人虽然身处异地,却因月亮而生出对亲人的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离愁别绪。
朱淑真的《中秋月》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描绘了中秋夜的明月景象。诗的开头“杳杳长空敛雾烟”描绘了一个清澈明亮的夜空,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仿佛一切的烦恼都被雾霭所掩盖。紧接着“冰输都胜别时圆”,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这一轮明月的特别,似乎在说今夜的明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圆润,更加动人。
第三句“风传漏报天将晓”是一种细腻的描写,风声轻轻传来,似乎在提醒诗人天快要亮了,这种转瞬即逝的时刻更增加了诗中的惆怅感。最后一句“惆怅婵娟又隔年”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明月虽美,却无法填补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这种感情的交织,使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月亮的赞美,更是一种对生活、时间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思念与孤独展开,表现了在中秋佳节,许多人对家人和故乡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带来的无奈和惆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景观
B. 思念与孤独
C. 爱情故事
答案:B
“冰输都胜别时圆”中的“冰输”指的是什么?
A. 冰雪覆盖的山
B. 清澈的月光
C. 冰冷的天气
答案:B
诗中提到“惆怅”是为了表达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伤与思念
C. 生气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