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1:10
莺
作者: 朱淑真 〔宋代〕
野花啼鸟喜新晴,湖上波光漾日明。
底事伤春心绪懒,不堪愁里听莺声。
春天的阳光明媚,野花和鸣叫的小鸟都显得格外欢快,湖面上波光粼粼,阳光照耀着水面。然而,为什么我却对春天感到如此伤感,心情懒散,甚至听到黄莺的歌声也觉得难以忍受呢?
春天在古代文学中常被赋予多重象征,如生机、希望与爱情,但同时也伴随着离别与伤感。《莺》中的“伤春”正是这一情感的体现,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心理状态。
作者介绍:朱淑真,宋代女诗人,以才情和文学成就著称。她的诗歌常流露出细腻的情感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春天,诗人可能经历了个人情感上的挫折,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忧伤形成对比,造成情感的冲突与矛盾。
朱淑真的《莺》通过四句简单的语言,深刻地表现了春天的气息与内心的愁苦。开头两句描绘了春日的美好景象,野花、啼鸟、湖光,鲜活而生动,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然而,诗人接下来的转折却令这一切生机勃勃的景象显得格外刺眼。她感到伤春的情绪,心绪懒惰,不愿意去享受那欢快的莺声。通过对比,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深刻揭示了内心的孤独与忧伤。这种情感的复杂让人深思,仿佛在告诉读者,即使身处美好的季节,内心的痛苦依然无法逃避。诗中的情感真实而细腻,展现了女性特有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忧伤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对生活的不满与对美好事物的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啼鸟”指的是什么?
诗中“伤春”主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朱淑真的《莺》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感受,但朱淑真的诗更为直接地展现了内心的愁苦,而李清照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