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0:28
不羡人先悟,惟愁我未愚。
蓬头垢面嘴卢都。
身做行庵,到处得安居。
不著人情绊,常教我相除。
逍遥自在个尘无。
物外山侗,不解会功夫。
我并不羡慕那些早已领悟真理的人,只是担心我自己还未达到那种愚钝的境地。即使蓬头垢面,嘴唇干裂,我也能安心住在我的庵堂中,四处游走,找到自己的安宁。不被世俗情感所束缚,我常常能将它们抛弃。世俗的烦恼在我心中显得无足轻重,超越物质的山野,我却不懂得如何去领悟其中的深意。
马钰,元代诗人,字子仪,号清逸,出生于江苏,擅长诗词,尤其以词作见长。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马钰在当时的文人中以其高洁的品格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推崇。
此诗作于元代,社会动荡不安,士人普遍感到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诗人借此表达对世俗的淡泊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南柯子·不羡人先悟》表现了诗人对世俗价值观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自我内心世界的向往。诗的开篇“不羡人先悟”,很明显地表现出诗人对那些早已觉悟的人没有羡慕之情,反而对自己尚未领悟的境地感到忧虑。这种情感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以及对自我修养的追求。
接下来的“蓬头垢面嘴卢都”,诗人用自嘲的方式,描绘了自己潦倒的外表,却透露出一种内心的坚韧与淡然。尽管外形不堪,但身处行庵,却能找到安宁,这样的对比进一步突显了内心世界的富足与宁静。
“不著人情绊”,诗人在这句中表达了对世俗关系的超然态度,意在强调一种独立的精神状态。逍遥自在的生活方式使他能够自由游走于尘世之间而不受其扰,这种追求反映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渴望。
最后的“物外山侗,不解会功夫”,则是对自我局限的认知,尽管追求超越,但却不懂得如何真正去理解和领悟。整个诗作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自我心灵的追求。
本诗的核心思想是对世俗束缚的超脱与对内心自由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自我的反省,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诗人对“先悟”的态度是?
A. 羡慕
B. 无所谓
C. 不羡慕
“蓬头垢面嘴卢都”中,诗人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外表的在意
B. 对生活的自嘲
C. 对他人的不屑
“不著人情绊”意味着?
A. 受到人情的牵绊
B. 超越世俗的束缚
C. 对人情的极端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