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南柯子 赠马怀玉

《南柯子 赠马怀玉》

时间: 2025-04-30 20:40:46

诗句

意动心须动,心除意亦除。

无无寂寂寂还无。

神气和同,子母得安居。

莫觅曹溪路,何须问尾闾。

真清真静养真如。

真乐真闲,真个好功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0:46

原文展示

南柯子 赠马怀玉
作者: 马钰 〔元代〕

意动心须动,心除意亦除。
无无寂寂寂还无。
神气和同,子母得安居。
莫觅曹溪路,何须问尾闾。
真清真静养真如。
真乐真闲,真个好功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空灵。意思是:心意要随心而动,若心中没有了意念,意念也就自然消失了。在无与有之间,仍然是那份无所依赖的寂静。神与气相互融和,母与子都能安稳居住。何必去寻找曹溪的道路,问询尾闾的去向?真正的清静与真实的修行,能够让人获得真正的快乐与闲适,这才是最好的修行。

注释

  • 意动:指心意的活动或波动。
  • 心除意亦除:心中若没有了意念,意念自然也就会消失。
  • 无无寂寂:无与有之间的宁静状态。
  • 曹溪路:指的是指代道教的修行之路,曹溪是指著名的禅宗圣地。
  • 真如:真实的本性,通常与佛教的真理相关。
  • 真乐真闲:真正的快乐与悠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生卒年不详),元代高僧,著名的道教和佛教思想家,擅长诗词,尤其在道教文化中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多涉及禅宗和道教修行,展现出深邃的哲理和高远的境界。

创作背景

《南柯子》这首词作于元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教和佛教的融合和人们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马怀玉是他的朋友,诗是赠送给他的,意在鼓励其修行与探索内心的真实境界。

诗歌鉴赏

这首《南柯子》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吸引了众多读者。诗中通过对“心”和“意”的探讨,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对真理的追求。开篇“意动心须动,心除意亦除”通过对比,揭示了心与意之间的关系,暗示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需要超越心意的波动,以达到真正的宁静。接下来的“无无寂寂寂还无”,不仅是对无与有的辩证思考,更是对存在状态的深刻反思,展现了道家哲学的特质。整首诗在意象上充满了禅意,尤其是“神气和同,子母得安居”,体现了一种和谐的生活状态,显示出对内心安宁的向往。

而“莫觅曹溪路,何须问尾闾”则是对寻找修行路径的反思,强调了内心的真实体验比外在的寻找更为重要。结尾的“真乐真闲,真个好功夫”则是对修行成果的总结,指出了真正的快乐与闲适是修行的最终目标。这种强调内心体验的思想,恰好与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相呼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意动心须动:意念的波动必然影响心。
  2. 心除意亦除:若心中没有意念,则意念也会随之消失。
  3. 无无寂寂寂还无:在无与有之间,寂静的状态依然存在。
  4. 神气和同:精神与气息和谐统一。
  5. 子母得安居:比喻子与母的和谐安稳,象征内心的平静。
  6. 莫觅曹溪路:不必再去寻找修行的道路。
  7. 何须问尾闾:不需要去探问末端的去向。
  8. 真清真静养真如:真正的清静能滋养真实的本性。
  9. 真乐真闲,真个好功夫:真诚的快乐与闲适,才是修行的精髓。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意动心须动,心除意亦除”,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子母得安居”比喻内心的和谐与安宁。
  • 反复:使用“无无”来强调无的状态,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追求内心真实的宁静与和谐,强调超越外在表象,回归内心的真实体验。这种思想不仅体现了道教的哲学理念,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内心修行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代表思维与心念,象征着外在事物对内心的影响。
  • :指内心的真实状态,象征着个体的内在世界。
  • :象征着空灵与宁静的状态。
  • 神气:表示精神状态的和谐,象征着内在的平衡。
  • 曹溪:代表修行之路,象征着对真理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意动心须动”中的“意”指的是什么?

    • A. 意念
    • B. 情感
    • C. 理智
  2. 诗中提到的“曹溪”是指:

    • A. 一条河流
    • B. 一个地方
    • C. 道教的修行之路
  3. “真乐真闲”强调的是什么?

    • A. 物质享受
    • B. 内心的宁静
    • C. 社交活动

答案

  1. A. 意念
  2. C. 道教的修行之路
  3. B. 内心的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马钰与李白:两位诗人都追求内心的宁静,但李白的作品更偏向于豪放与壮丽,而马钰则更注重内心的细腻与和谐。

  • 马钰与王维:王维的诗歌同样具有禅意,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但马钰更专注于道教的思想和修行的体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诗词艺术》

相关查询

赠刘太古 挽刘实斋尚书 高阳台·林令雪女士摹周文矩玉步摇图,为瓶斋丈人寿,丈人赋诗,徵题 次清河县 观澜亭题壁,亭旁有庵供佛 其一 丙子重九二首 为何凝生题十九首 其九 鉴止 次韵湖阴韦深道五小诗 其三 夜月荷香 八节长欢 其二 鹣庵叠前韵见和,并为贱辰预祝,季迟亦叠韵见投,率和报谢二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白字旁的字 优孟衣冠 杖锡客 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黹字旁的字 釒字旁的字 包含箪的词语有哪些 商羊鼓舞 衣锦褧衣 液化气 乞鞫 工字旁的字 霜列 一鼓一板 不恤人言 内家 耳字旁的字 包含偻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